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35篇
公路运输   15篇
综合类   25篇
水路运输   212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港池和航道疏浚过程中悬浮泥沙扩散输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平面2D潮流和悬沙增量输移扩散的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单元法离散求解此模型,应用该模型对苍南电厂港池和航道疏浚过程中的悬沙扩散输移进行模拟,挖泥过程中的悬沙增量采用恒定源强,再现了疏浚过程中增量悬沙的输移扩散机理。  相似文献   
102.
以实测资料为依据,应用海流理论,对秦皇岛港海域的余流及余流输沙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在1~#、2~#抛泥地抛泥对锚地均无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3.
纪凯 《上海造船》2007,(4):24-27
介绍了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外大型耙吸挖泥船的发展简况,重点介绍目前国内正在设计的我国最大的耙吸挖泥船——16888 m3耙吸挖泥船的设计特点,以及该船总体性能和各系统的概要。  相似文献   
104.
詹斌 《水运工程》2005,(11):17-19
随着我国疏浚市场的不断扩大,外国疏浚企业正寻求机会进入我国疏浚市场。因此,研究外国疏浚市场对制定我国疏浚市场相关政策意义重大。分析外国疏浚市场的供求关系、市场划分及运行机制,研究了外国疏浚市场的管理模式,进而提出了我国疏浚市场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5.
张太佶 《船舶》2007,(3):24-28
通过对耙吸挖泥船在挖泥装舱和抽舱排放作业时,船上吸排系统若干参数的分析,提出了一个确定吸排系统中泥泵、高压冲水、艏吹等分系统参数的方法,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6.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疏浚工程作为国内首个长江内河疏浚吹填工程,在施工期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技术难题。基于对长江内河、细粉砂和亚黏土土质等复杂工况条件的分析,改进耙头和耙齿,优化挖泥施工工艺参数和艏吹方案,提高施工效率,为今后大型自航耙吸挖泥船在长江内河疏浚和艏吹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7.
以防城港20万t航道疏浚工程为例,从重型绞吸船"天鲸号"开挖岩石难易程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疏浚生产率的关键因素;并对疏浚区域的泥质粉砂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岩石质量等反映岩体特性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经验公式估算岩体的完整性指数。针对疏浚岩石工程特性,创新性地引进了反映岩体整体特性指标——疏浚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TH,基于最小二乘法建立了[BQ]TH疏浚生产率的经验公式,并利用拟合的经验公式和BP(Back-Propagation Network)神经网络对疏浚生产率进行了预测,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8.
挖泥船疏浚过程中泥泵内存在的气体大大降低了泥泵的吸入能力。分析了简易除气装置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结合实际施工进行对比试验来验证挖泥效率,研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除气装置的应用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9.
介绍无泥舱自航挖泥船、自航满底泥驳与双侧吹泥船及其组合作业所采用的艕带装驳疏浚工艺与艕带转吹吹填工艺及其在天津港水深维护疏浚工程中的应用与实践.认为根据具体疏浚工程量身定做出疏浚吹填组合船组是未来疏浚业前沿装备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0.
为了全面地了解珠海港LNG航道附近海域的潮流分布特征,在查阅有关该海域及其附近海域水文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模拟区附近的测流站、验潮站资料以及有关前期工作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工程海区及其附近海域的潮流场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再现了模拟区的潮流运动过程和特征。在海域潮流场进行模拟计算的基础上,对挖泥施工过程产生的悬浮物的扩散浓度场进行预测,以此来分析建设施工期间对附近海域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