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6篇
  免费   112篇
公路运输   262篇
综合类   256篇
水路运输   340篇
铁路运输   205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21.
侯莉 《中国造船》2005,46(B11):337-340
简要介绍了CFDll.1/2油田Ⅰ期井口平台(WGPA、WHPA)总体详细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基本设计思路。其中包括总体布置的一些基本设计原则,并针对此平台特点及一些总体布置特殊要求进行了论述。对于以后与国外公司合作开发平台布置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2.
Because of many advantages, loop detectors are the most common practice for obtaining data to control intersections. However, they have some drawbacks, including the fact that multiple detectors are usually required to monitor a location. The current practice in many cities is to install four consecutive loop detectors per lane, or two at the stop bar and one as an advanced detector. In some cities, there are also departure detectors. All these configurations have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do not produce accurate counts especially in shared lanes. In this paper, a new placement configuration for departure detectors is proposed and named the mid‐intersection detector (MID). In this configuration, departure detectors are moved back to the middle of the intersection in such a way that they can be activated by more than one movement at different times. In some cases, departure detectors lack equations for calculating turning movements, a problem solved by MIDs because each movement passes more detectors along its path (without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loops), and therefore they can produce more accurate and reliable data for obtaining turning movement counts.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23.
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道路拥堵、环境污染等城乡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建设“交通强国”的必然要求。文章以TOD模式及其相关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在此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性质、空间尺度、功能布局、交通接驳等特点,并根据研究结论对未来TOD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24.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规模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的规模,选择国内外若干典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对其进行不同技术层面的比较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对未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规划和建设的建议.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缺乏相应的设计经验,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的策略以及相应检修设施的设计均偏于保守,同时由于对附属设施以及段内设施布局的研究尚不充分,导致我国车辆段规模偏大.建议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长期维修策略、段内设施布局优化、设置层级以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25.
针对信号设计工作中室外电缆图的设计工作量大,人工配线复杂,容易出错的特点,综合考虑了四线制、二线制电码化的设计要求,以及自动计算电缆长度、芯数和电缆配线的需要,提出了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的思路。利用CAD和软件编程技术,结合室外电缆设备布置相关的规范、标准确定画图原则,并说明软件改进设计的方法和程序运行流程。该软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26.
针对双层地铁车辆基地(车辆场/段)存在调车作业进路坡度较大的问题,提出借鉴国铁"6‰接车进路设置延续进路"的理念,对调车进路进行防护,以防止车辆冒进信号。结合大连地铁2号线张前路双层地铁车辆段实例,通过合理的信号设备布置,解决调车作业进路坡度较大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并满足运营中对出段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427.
双线铁路梁式桥在位于单线逐渐过渡到双线的线路上时,其过渡段梁的曲线布置往往比较复杂。合理利用标准简支梁的适用条件,按线间距的大小调整过渡段的孔跨布置形式,对过渡段的每孔梁分别按梁端最大线间距等宽度布置,在不影响结构整体安全性的前提下,解决了单线至双线过渡段简支梁的曲线布置问题,避免了繁琐的曲线布置计算。  相似文献   
428.
东京城市轨道交通过轨车站站型布置方案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的过轨线路走向,相应的过轨车站站型布置方案也有所不同。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铁路线过轨运营下过轨车站的基本布置形式。考虑过轨车站承担的作业量不同,给出了直线型过轨站、Y型过轨站、交织型过轨站的典型布置图形及适用性分析。以东京地铁线路为例,分析了东京地铁过轨运营的基本特征及现有的过轨车站布置方案,并对比参照相应的折返站与接轨站作业性质,研究得出的过轨车站站型布置方法对实现过轨运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29.
对沈丹客专终端站—丹东站的雨棚区接触网平面布置方案进行研究,通过对比软横跨方案、无柱雨棚下垂吊柱安装腕臂方案、5 m线间立柱方案及5.5 m线间立柱方案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指标等,分析了相应布置方案的优、缺点,并同时给出各方案相应投资情况。通过方案比选最终得出采用5 m线间立柱方案的结论,为后续类似景观要求较高的车站接触网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0.
文章详细介绍了单节8轴机车选择B0+B04轴转向架的原因、B0+B04轴转向架的总体布置、主要参数以及主要部件组成等;装用B0+B04轴转向架的机车具有很好的牵引性能、动力学性能和经济性。B0+B04轴转向架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机车无4轴转向架的空白,有助于开发满足国内线路和重载运输要求的8轴准轨机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