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免费   71篇
公路运输   232篇
综合类   216篇
水路运输   151篇
铁路运输   200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文章针对目前公路中空心板桥拓宽改造的新旧空心板横向间连接问题,提出一种新连接设计方法,并结合信阳市杜河桥施工实践,对成桥后的现场静载测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新连接设计取得了较好的实用效果,可为同类桥梁扩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2.
大厚度水泥碎石可以采用连续施工和间断施工两种方法。文章通过铺筑试验路,检测FWD、钻芯强度,比较这两种不同施工方法对路基整体结构强度的影响,得出在层间浇洒水泥净浆的连续施工方法对提高基层整体强度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03.
针对某大型小水线面双体船两种连接方式的减摇鳍,即轴连接式和插入式减摇鳍,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应力响应传递函数,确定减摇鳍疲劳累积损伤度,并对比两种类型减摇鳍的损伤结果特性。结果表明:减摇鳍与小水线面双体船下潜体相交各个部位热点应力较大,容易产生疲劳问题,且轴连接式减摇鳍的疲劳损伤比插入式的略为严重大,在设计和建造时应对这些部位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804.
为有效利用疏浚土并与港区陆域形成工程相结合,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中共建设了长约18 km的配套围堤,围堤结构为爆破挤淤堤与充填袋斜坡堤组合。因此在工程中势必要处理好爆破挤淤堤与充填袋斜坡堤两种不同结构的衔接。介绍在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中爆破挤淤堤与充填袋斜坡堤的衔接处理方案,以及结合衔接方案的龙口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805.
公共汽(电)车与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两种交通方式,如何协调两者之间关系,实现两网融合发展,提高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输效率,是现阶段公共交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以广州市公共汽(电)车与轨道交通衔接为例,分析现状衔接水平,并将轨道交通服务区域划分为3个不同圈层。根据各圈层特点,综合考虑乘客对拥挤程度忍受的时间以及轨道交通客流平均运距等特征,选取表征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构建公共汽(电)车与轨道交通衔接联动控制模型,并制定相应的衔接联动控制策略。最后,以广州市为例,将构建的模型实际应用于轨道交通三号线沿线公共汽(电)车线路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806.
温竹茵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193-197,M0021
上海诸光路隧道内部双车道结构采用全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将内部结构的上、下层车道板、纵梁、立柱等主要受力构件均进行预制。对于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来说,其与管片的连接节点至关重要,节点不仅要受力可靠、便于施工,还要在地震作用下保持其完整性。针对所采用的预制内部结构与管片连接方式,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节点的受力性能,为在盾构隧道内实现全预制化双层车道结构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07.
柳州双拥大桥为国内首座大跨地锚式单主缆悬索桥,创新性地采用了独特的非相似等腰三角形截面所形成的A形钢塔。对该桥塔结构构造和受力行为进行的系统研究表明:该桥塔结构形式的景观效果和受力性能良好;塔底采用承压板-拉杆形式的钢混连接结构具有受力明确、施工便利的优点,塔顶需重点解决不同于双缆悬索桥的索鞍巨大竖向力向2个塔柱有效传递的构造问题。  相似文献   
808.
基于采用主线与匝道盾构间设置横向管幕与冻结法相结合,构筑新的结构来建造两者间分合流段。为了寻求较为合理的曲线连接,首先假定在无弯矩的理想状态下推导出相应的平衡方程,并考察在冻胀情况下判断出最优曲线的轨迹应为圆弧。最后依托上海市北横通道工程实际,选择上下匝道出主线的方案建立最优曲线方程,为结构整体受力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09.
北京东坝车辆段位于东坝西区北边界,车辆段采用地面形式布置,二层为上盖综合开发,车辆段北侧紧邻规划快速路。根据交通分析区域内约70%机动车对外交通需通过车辆段上盖道路进入北侧快速路系统,其中约45%为上盖开发内部产生,上盖道路则兼顾区域过境和上盖物业集散双重功能。因此,上盖道路与快速路系统的高效衔接为研究重点。结合主要交通需求和周边规划路网布局分析后,明确了上盖道路的交通功能。在此基础上列举了多种上盖路与快速路系统的衔接方式,并利用交通仿真分析进行比较。最终推荐方案可同时满足区域过境和上盖物业集散与快速路衔接的交通组织特点,可最大限度提升区域交通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810.
Various types of floating solar photovoltaic (FPV) devices have been previously proposed,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with applications primarily limited to onshore water bodies or near-shore regions with benig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FPV concept which can survive harsh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ith extreme wave heights above 10 m. This concept uses standardised lightweight semi-submersible floats made of circular materials as individual modules. The floating modules are soft connected with ropes to form an FPV array. We first present the conceptual design of the floats and the connection systems, including hydrostatic, hydrodynamic, and structural assessments of the floats. To verify the motion response performance, we carried out 1:60 scaled model tests for a 2 by 3 array under regular and irregular wave conditions. From the time series and response spectra, the mo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ray and the mooring responses are analysed in detail. The proposed concept exhibits excellent performances in terms of modular motions with limited wave overtopping and no contact is observed between adjacent modules under the extreme wave condition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an serve as a valuable reference to developing reliable and cost-effective FPV technologies for offshor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