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3篇
  免费   230篇
公路运输   890篇
综合类   745篇
水路运输   554篇
铁路运输   485篇
综合运输   10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针对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围岩多年冻土融化较多的问题,考虑水分迁移和冰水相变耦合影响,根据瞬态温度场问题的热量平衡控制微分方程和质量迁移方程,应用伽辽金法推导出了有限元计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软件。运用该计算软件对昆仑山隧道施工期间的融化进行了回冻预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保温材料对昆仑山隧道的回冻起着阻碍作用。在现场观测寒区隧道围岩的温度和应力时,必须考虑施工期间融化圈的影响,而且观测时间要长一些。否则,测量的温度和应力与隧道稳定后的温度和应力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42.
介绍车用转速传感器的常见类型、基本工作原理、发展趋势以及在汽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843.
破碎岩质边坡中群锚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破碎岩质边坡中群锚效应的复杂性,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不同锚固体系下的群锚张拉相互影响、锚索预应力的损失过程、以及锚索张拉过程中和张拉后坡体内部的附加应力分布等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锚索预应力变化规律以及坡体内部的反应。  相似文献   
844.
卿伟宸  高杨  朱勇  章慧健 《隧道建设》2018,38(1):91-102
针对特大跨度四线铁路隧道,其开挖面积相当于6倍普通单线铁路隧道,开挖成洞难度大,尚无成功先例。以六(盘水)沾(益)铁路乌蒙山2号出口四线车站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开展特大跨度隧道施工工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通过“撑索转换”,即利用“外锚”替换“内撑”,实现拱部临时支撑的安全拆除,降低拱部支护体系转换过程中的施工风险,并且突破传统软岩隧道施工中拆撑步长、跳拆等限制,提高了拆撑安全性及灵活性,同时为后续施工提供了较大的工作面。2)通过“以索代撑”,即利用锚索取代临时横撑,避免临时撗撑拆除风险,使得开挖更加灵活。3)采用三台阶“撑索转换”及“以索代撑”施工工法,实现了特大跨度隧道台阶法施工。  相似文献   
845.
陈海军 《隧道建设》2018,38(2):270-276
针对特大跨度黄土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重点探讨洞口高边坡防护、快速掘进、下穿建(构)筑物措施、洞内变形控制、地表陷穴回填以及地表裂缝处理等技术要点,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对于黄土隧道的进洞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如果“早进洞”存在风险时,也可选择高刷方进洞方案; 三台阶七步法快速掘进不宜一味追求进尺,优化施工组织,加强工序衔接,实现短进尺、快循环才是关键; 黄土隧道的沉降可以通过采取分部开挖、加强超前支护、减小开挖进尺和及时封闭仰拱等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黄土陷穴采用三七灰土、沙泥浆回填措施是可靠的; 隧道浅埋段地表裂缝不易避免,但可通过洞内控制措施来减小其规模,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846.
以汕湛高速揭博段水墩隧道为工程背景,运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建立上软下硬地层下爆破振动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爆破荷载作用下上部初期支护和围岩的振动响应及空洞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掌子面下部基岩爆破施工的振动荷载主要通过支护结构传递给拱顶围岩,而掌子面上部前方围岩(未成洞区)和后方围岩(成洞区)振动分布并不对称,其中成洞区围岩的振动速度和振动范围远大于未成洞区,说明上软下硬地层隧道爆破振动存在空洞效应; 2)成洞区单向约束是造成振动加剧的根本原因,围岩振动的纵向最不利位置为掌子面后方约2 m处,径向为软硬交界结构面与隧道外轮廓的切点处; 3)振动方向以径向为主,即拱顶围岩振动以竖向振动为主,初期支护拱脚以水平振动为主; 4)距离掌子面1倍(洞径)范围的拱顶围岩及初期支护拱脚是控制爆破振动的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847.
易丹  严德添  党军 《隧道建设》2018,38(4):594-602
以川大停车场下穿人民南路地下人行通道矩形顶管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大断面矩形土压平衡式顶管隧道上跨地铁运营区间隧道所引起的地铁隧道变形进行全过程分析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主要结论如下: 1)顶管法隧道上跨施工引发的既有地铁隧道竖向变形受前期掌子面支护压力影响较大,随着开挖面的推进,开挖卸载效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2)地铁隧道横向位移受顶管隧道掌子面支护压力和开挖卸载效应的共同影响,且地铁隧道管片衬砌上半断面的横向位移对掌子面支护压力极为敏感。  相似文献   
848.
本文主要阐述河道治理的重要性、遵循的自然法则、整治的特点及将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49.
对无砟轨道吸声板降噪措施效果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框架型和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铺设吸声板前后进行了列车辐射噪声测试,结果表明:在距线路中心线3.75m、于轨面1.5m处,框架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噪声降低约2dB(A),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降低约1dB(A),该吸声板的吸声系数在315~3150Hz的中高频段有较好的吸声效果,能够有效吸收列车通过时主要分布在500~4000Hz中高频段的辐射噪声能量,具有一定的吸声效果。并对产生不同吸声效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该测试结果可供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50.
文章提出了能够实现"高超临界航行"的新船型,并对该新船型进行了流体动力设计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表明,采用新船型的超高速高超临界海上运输平台具有超高航速、优良的耐波性、极佳的稳定性和良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