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4篇
  免费   105篇
公路运输   670篇
综合类   543篇
水路运输   488篇
铁路运输   361篇
综合运输   4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运输评论》2012,32(1):5-34
ABSTRACT

This review provides a critical overview of what has been learnt about commuting’s impact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It is structured around a conceptual model which assumes commuting can affect SWB over three time horizons: (i) during the journey; (ii) immediately after the journey; and (iii) over the longer term. Our assessment of the evidence shows that mood is lower during the commute than other daily activities and stress can be induced by congestion, crowding and unpredictability. People who walk or cycle to work are generally more satisfied with their commute than those who travel by car and especially those who use public transport. Satisfaction decreases with duration of commute, regardless of mode used, and increases when travelling with company. After the journey,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commute experience “spills over” into how people feel and perform at work and home. However, a consistent link between commuting and life satisfaction overall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commuters are generally successful in trading off the drawbacks of longer and more arduous commute journeys against the benefits they bring in relation to overall life satisfaction, but further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understand the decision making involved. The evidence review points to six areas that warrant policy action and research: (i) enhancing the commute experience; (ii) increasing commute satisfaction; (iii) reducing the impacts of long duration commutes; (iv) meeting commuter preferences; (v) recognising flexibility and constraints in commuting routines and (vi) accounting for SWB impacts of commuting in policy making and appraisal.  相似文献   
42.
陶雪松 《中国海事》2014,(12):43-44
文中通过分析海上医疗救助与海上人命救助的区别,指出建立海上医疗救助制度的意义,并对建立此制度的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3.
依据发动机台架考核规范,运用疲劳强度理论,对某铸铁气缸盖进行高周疲劳强度评估。明确温度和应力随考核工况改变的变化行为,研究气缸盖各区域受工作载荷的影响状况,为缸盖寿命评估模型提供载荷边界。结合疲劳理论,在考虑材料修正的基础上进行了疲劳特性分析和损伤状况分析。分析表明,气缸盖各区域的疲劳安全系数均大于1,视为安全,但冷却钻孔区域的安全裕度较小。  相似文献   
44.
笑在唇边苦涩生——王蒙小说的幽默文体特色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作为文体形式是王蒙的创造,他灵活地运用这一具体而独特的形式表现灵魂生活,解释和反映现实世界。把众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不合理的现象重新审视,以幽默的文体形式进行批驳揭露。王蒙的幽默文体给人的不是开怀大笑,而是会心的笑,苦涩的笑,由此引发读者的共鸣。作者强烈的爱国心、使命感使他的感情十分投入,叙述无遮拦、不隐蔽的表达,无限缩小了他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作家与读者之间穿越时空的心灵交流。  相似文献   
45.
针对高速运行动车组车体悬挂设备振动疲劳损伤问题,以某型动车组车顶净水箱吊装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名义应力法对吊装结构的焊缝部位进行疲劳强度评估.根据EN 12663标准确定净水箱的工作载荷工况,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各工况下结构的振动响应,并基于BS标准计算了焊缝疲劳评估点的寿命.假定各载荷工况出现频率相同的情况下,构造了工作载荷历程,采用Fe-safe软件对焊缝的疲劳寿命进行了仿真分析.两种方法分析结果均表明:焊缝1与焊缝2寿命最低,是结构最易发生疲劳破坏的位置;焊缝位于筋板表面的焊趾寿命低于位于主支撑板表面的焊趾寿命.  相似文献   
46.
为了得到高速列车声屏障在列车经过时的受力规律,建立了声屏障的外流场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利用流固耦合技术,计算分析了声屏障的三维动态流场和结构模型,得到了列车风气动力特性和H钢立柱的受力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列车经过时声屏障受到的压力为一个随时间变化且不均匀分布的面载荷。H钢立柱发生弯扭组合变形,弯矩扭矩各经历两次换向。每当列车经过一次,等效应力产生四个脉冲。H钢立柱受到的应力不大,可能出现疲劳破坏。  相似文献   
47.
邓军林  杨平  董琴  汪丹 《船舶工程》2015,37(8):69-73
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是评估结构材料韧性以及分析低周疲劳破坏引起的裂纹扩展的重要参量。结合Dugdale模型,以裂纹尖端累积塑性应变为控制参量,提出了一个循环载荷下含裂纹船体板的CTOD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法模拟了裂纹尖端累积塑性应变、平均应力、裂纹长度等相关因素影响;结合最小二乘法拟合出了基于累积塑性塑性应变、平均应力比以及裂纹长度的两阶多项式。研究表明,基于累积塑性应变的CTOD计算模型为正确评估循环载荷下船体板的累积塑性破坏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48.
文章首先采用三维频域理论分析西非海域FPSO的水动力性能,得到船体各自由度的运动响应,慢漂载荷,附加质量和势流阻尼等;随后,利用分块法将波浪散点图离散为若干个海况,基于准动态方法对多点系泊系统进行分析,得到各海况下船体的漂移和各系泊缆的张力;最后,结合前两步的计算结果,采用T-N曲线,雨流计数和Miner线性累计损伤理论对系泊缆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报。研究结果表明,各系泊缆的疲劳寿命沿长度方向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锚链顶端和触底部分的疲劳寿命较短。此外,西非海域的涌浪对系泊缆的疲劳损伤较大,系泊设计时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9.
针对120 a设计使用年限要求,阐述港珠澳大桥不同主体结构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基本性能设计的原则。在暴露试验得出的混凝土长期耐久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系统研究配合比参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介绍满足桥梁、隧道等不同结构工作性、强度、耐久性及体积稳定性要求的长寿命海工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基本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0.
疲劳破坏是船舶结构的主要破坏形式之一。为了保证船舶结构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各国船级社、船厂等均建立了船舶结构疲劳强度校核规范作为船舶疲劳评估的指导性文件,尽管这些规范均是建立在S-N曲线方法基础上的,但由于S-N曲线方法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如忽略材料的初始缺陷等),对同一节点进行计算得到的疲劳寿命大相径庭。该文作者在基于裂纹扩展理论的基础之上,给出了一套详细的船体结构疲劳评估方法,并应用此方法对大型船舶结构典型节点的疲劳寿命进行评估,以期能为完善船舶结构疲劳寿命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