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89篇
  免费   543篇
公路运输   4169篇
综合类   3278篇
水路运输   2723篇
铁路运输   2705篇
综合运输   45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365篇
  2020年   344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348篇
  2014年   889篇
  2013年   632篇
  2012年   1166篇
  2011年   1128篇
  2010年   896篇
  2009年   882篇
  2008年   860篇
  2007年   1134篇
  2006年   1021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429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01.
霍建勋  王明年  晁峰 《隧道建设》2017,37(Z1):219-223
为了解决在起伏基岩地层中盾构掘进姿态控制困难及刀盘不均匀消耗问题,以长沙地铁2号线西延线盾构区间为工程实例,通过对现场油缸推力关系统计分析,得出盾构区间直线段和曲线段地层由软至硬和由硬至软的合理的油缸推力比,并应用于工程实际,得出相应的直线段和曲线段的水平、竖向偏差且均满足轴线偏差不超过50 mm的标准要求。同时,通过对现场每百米刀具更换情况统计分析,得出合理的刀具改良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302.
广东省山区高速公路发展迅速,但诸多挖方边坡在修建过程中就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害。这些病害产生的原因包括气候、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给施工工期、造价及安全管理造成较大影响。鉴于塌方病害在广东地区山区高速公路挖方边坡中较为常见,根据破坏方式及影响范围的深度将其划分为浅层溜塌、浅层滑塌和深层滑塌(滑坡)。结合工程建设经验,提出了山区路堑边坡的防治策略,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03.
崔玉国  陈旺 《隧道建设》2017,37(6):735-741
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短管节在牵移和拉合过程中易发生偏移与倾斜,且GINA止水带压缩到设计值难度较大。以南昌红谷沉管隧道为例,从准备、牵移、拉合及后处理4个阶段介绍短管节对接拉合施工工艺。通过对底钢板打磨、涂抹黄油等,减小底部摩擦阻力。采用计算机控制液压同步提升系统、液压数据量测、钢端壳间距测量等措施,对短管节轴线及平面控制。实践表明:GINA止水带压缩量误差仅为+4 mm,短管节轴线及平面偏差均在可控范围内,短管节干坞内拉合对接操作可行、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304.
为了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地下排水深隧,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消除"城市看海"现象,采用调研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调研国外城市排水深隧建设的成功案例,借鉴成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我国城市排水深隧在规划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建设模式。主要结论如下:1)深隧规划必须坚持雨污分流原则,防涝标准应设为百年一遇;2)深隧层位应建于地下30~50 m的位置,隧道管线应布设在城市易涝区,并且将修建深隧、改造浅管和清淤河道衔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防洪排涝系统,让深隧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才能解决城市内涝问题;3)排水深隧要注重防水设计,防止雨水污染地下水;4)为提高深隧的经济效益,应将深隧与地下快速路的规划结合起来,功能上多样化。  相似文献   
305.
尤显明  李沿宗 《隧道建设》2017,37(7):832-837
为了解决极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难题,以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岭脊核心段施工为例,通过现场试验和数据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提出了"先放后抗,抗放结合,锚固加强"的变形控制理念;2)得出了该隧道岭脊核心段"超前导洞应力释放+圆形4层支护结构+径向注浆+长锚杆+长锚索"综合变形控制方案;3)超前导洞应力释放效果明显,正洞累计变形减小幅度约为34%;4)得到了圆形多层支护结构变形规律;5)累计变形均控制在设计预留变形量内,保证了该隧道岭脊核心段大变形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06.
Active control of electric powertrains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fact that backlash and structural flexibility in transmission components can cause severe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or even instability of the control system. Furthermore, high impact forces in transmissions reduce driving comfort and possibly lead to damage of the mechanical elements in contact. In this paper, a nonlinear electric powertrain is modelled as a piecewise affine (PWA) system. The novel receding horizon sliding control (RHSC) idea is extended to constrained PWA systems and utilised to systematically address the active control problem for electric powertrains.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in Matlab/Simulink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high fidelity Carsim software. RHSC shows superior jerk suppression and target wheel speed tracking performance as well as reduced computational cost over classical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This indicates the newly proposed RHSC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address the active control problem for electric powertrains.  相似文献   
307.
Driving force distribution control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 performance aspects of in-wheel motor vehicles and various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control direct yaw moment while turning. However, while these controls significantly enhance vehicle dynamic performance, the additional power required to control vehicle motion still remains to be clarified. This paper constructed new formulae of the mechanism by which direct yaw moment alters the cornering resistance and mechanical power of all wheels based on a simple bicycle model, including the electric loss of the motors and the inverters. These formulation results were validated by an actual test vehicle equipped with in-wheel motors in steady-state turning. The validated theory was also applied to a comparison of several different driving force distribution mechanism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innate mechanical power.  相似文献   
308.
为稳定控制超高压共轨系统中的共轨腔压力并缩短轨压控制算法的开发周期,利用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技术建立了超高压共轨系统轨压控制仿真模型,采取前馈+PID控制算法设计了轨压控制策略,并针对轨压控制中的瞬态和稳态工况进行了仿真计算,最后在试验台架上开展了轨压跟随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定的前馈+PID控制算法能使轨压稳定在目标轨压附近,上下波动小于3 MPa,且轨压突变时瞬态响应时间小于0.5s,控制结果能够满足超高压共轨系统对精度和速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30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归纳与综合、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现代大学生公寓电气设计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配电系统、负荷系统、防雷接地、消防系统和智能化五个方面,旨为大学生公寓的电气设计提供有益资讯.  相似文献   
310.
结合京津客运专线悬臂浇筑连续梁的施工过程,介绍了主梁的整体线形及各节段间的接缝控制和桥面横向六面排水坡等平整度控制内容,对全桥合拢后桥面的平整度缺陷处理方法进行了阐述,对今后悬浇连续梁施工中的桥面平整度控制与处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