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4篇 |
免费 | 122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61篇 |
综合类 | 102篇 |
水路运输 | 231篇 |
铁路运输 | 213篇 |
综合运输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59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杨绍文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2,29(2):80-82
简要介绍气体灭火系统的特点、发展趋势、选择原则以及二氧化碳、七氟丙烷、“INERGEN”(烟烙尽)等气体灭火系统的特点,针对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气体灭火系统的应用情况,对重庆轻轨较新线一期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剂的选择作了充分的比较和论证,最终决定采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 相似文献
542.
本文对高温冷却后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抗弯能力的损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计算火烧后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剩余承载能力的方法。在混凝土和钢筋高温冷却后强度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U根以石灰岩为骨料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高温冷却后的破坏试验,并用分层法对火烧后梁的承载能力试作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43.
为研究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发生规律,通过对2000—2015年我国隧道火灾事故的统计分析,获得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特点和产生的后果,以及隧道火灾的发生频率、车辆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规律特征。结果表明:车辆自身故障是诱发隧道火灾的主要因素,约占总数的63%;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占16.3%,造成隧道结构受损的事故占24.8%,后果较为严重;货车是引起火灾的主要车型;夏季和冬季是火灾的频发季节,且年平均月分布呈现\"W\"形分布规律;山区及经济发达地区火灾次数相对较多。最后基于统计结果提出进一步减少隧道火灾事故的针对性建议,指出今后防火减灾对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44.
地铁两条地下区间之间联络通道中的防火门受列车活塞风压的长期往复作用,损坏脱落、威胁行车安全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造成较为严重的事故。通过火灾烟气模拟分析认为:车站设置全封闭站台门的情况下,采用设定的区间火灾纵向排烟模式,联络通道中能出现一定风速的气流以抵抗烟气向非火灾区间蔓延,对于设有1条联络通道和2条联络通道的区间,不设置联络通道防火门不会出现烟气向非火灾区间蔓延的情况,取消防火门是安全的;对于设有单渡线等配线的区间则存在烟气向非火灾区间蔓延的可能性,不应取消防火门。 相似文献
545.
对地铁隧道区间消火栓的供水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各种模式的特点、优劣;为保证区间安全可靠地供水,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46.
为研究纵向通风能否有效控制隧道中泄漏氢气的扩散以及降低可燃氢云的超压危害,本文以一长100 m的方形隧道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对隧道内氢气泄漏扩散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基于可燃氢云爆炸超压对人和建筑物的危害分级,分析纵向通风降低隧道内氢气泄漏爆炸危害性的作用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工况下,隧道内发生氢气射流火灾时的纵向风速范围为6.5~8.0 m/s;纵向通风能够有效控制隧道内氢气的泄漏和扩散,但不能完全消除隧道氢泄漏爆炸的可能性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547.
地铁隧道的特殊环境给火灾探测装置选型带来很多困难,光纤测温系统的出现为解决地铁隧道火灾探测器的设置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分析地铁隧道火灾的原因、特点,针对地铁隧道的环境特点,对火灾探测器的功能、作用和选型进行分析,给出地铁隧道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548.
隧道火灾扑救困难,损害巨大,是影响隧道安全施工和运营的关键因素.借助数据库技术可加快防灾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防灾决策的质量,保证防灾信息的正确性、安全性和保密性,减小灾害损失.阐述了火灾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及其在秦岭隧道防灾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49.
550.
为研究在火灾作用下钢箱梁与桥面铺装结构热效应,建立了小尺度钢桥面燃烧试验台,获取了油料火灾作用下沥青铺装层的上表面、中部和下表面温度数据;针对上表面温度数据,拟合得到了一条基于燃烧试验数据的升温曲线,与ISO 834标准升温曲线进行对比,并对小尺度试验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建立了11.25 m×3.60 m的钢箱梁桥有限元模型,获取了桥梁在跨中、支座附近和全跨火灾工况下的应力和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拟合升温曲线的作用下,二维数值模拟试件的中部温度260.70 ℃和底部温度89.38 ℃与试验数据248.90 ℃和82.59 ℃相近,且升温趋势较一致,说明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可靠;火灾荷载作用区域钢箱梁顶板温度下降最高可达60.91%,表明沥青混合料铺装层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温度传递;跨中、支座火灾工况下钢箱梁最大Mises应力均出现在火荷载向低温扩散传播的冷热交替区域;跨中火灾工况在火荷载区域出现上挠变形,而支座火灾工况分别在火荷载区域和跨中区域出现上挠和下挠变形;全跨火灾Mises应力分布较均匀,跨中下挠变形严重;3种火灾模式下,基于试验拟合升温曲线的应力和变形数据均滞后且低于ISO 834标准升温曲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