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5篇
  免费   206篇
公路运输   723篇
综合类   310篇
水路运输   346篇
铁路运输   256篇
综合运输   4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某综合楼基坑位于砂性土层中,地下水埋深较浅,开挖深度较大,基坑周边条件复杂。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分别对常用的基坑围护和支撑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选择钻孔后注浆连续墙内插H型钢+组合内支撑的支护体系结构受力合理,施工工艺简单,利用废弃的泥浆,由孔内搅拌水泥土改为孔外搅拌水泥土,能够彻底杜绝传统水泥土易出现的"千层饼"和"鸡蛋芯"等质量问题,减少支护结构对临近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采用有限元法对一框支剪力墙土-结构体系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对计算模型的自振特性以及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层间位移角、等效刚度比和剪力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运用ANSYS建立框支剪力墙-土-结构共同作用模型对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能够真实地反映结构的抗震性能。转换层位置对结构自振周期影响较小;转换层附近的层间位移角和剪力均发生突变,且随转换层位置的提高而加剧;层间位移角较大值集中在结构中上部;框支柱剪力最大值发生在转换层中柱。建议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位置可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5层,等效侧向刚度比宜控制在0.8~1.3,除了底部框支柱加强外,还应该对中上部楼层采取减小层间位移的措施,对转换层中柱采取特殊加强。  相似文献   
23.
在分析容重增加法基本原理和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容重增加法用于加筋土挡墙稳定性分析时的修正方法,给出容重增加法在FLAC3D中的实现步骤,并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岩土体容重的增加会导致岩土体力抗剪强度的增大和筋材的抗拔力增加,其应用于加筋土挡墙稳定性分析时应进行必要的修正,证明提出的修正方法是可行且高效的。  相似文献   
24.
结合潭邵高速公路大塘水库的实际情况,针对大塘水库段路堤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提出采用加筋土挡土墙的方案及方案实施工艺。加筋土挡土墙的墙面位移与沉降预测结果表明此方案技术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5.
黄斌  李钊 《公路》2003,(1):90-93
谭邵高速公路的多处加筋挡土墙工程,实现了该项技术在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首次应用。结合加筋挡土墙工程介绍了加筋挡土墙的结构特点、作用机理、施工过程及要求,提出了加筋挡土墙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手段。  相似文献   
26.
简要介绍哈尔滨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27.
实现城市防洪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防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关系入手 ,明确了在生态失衡、灾害频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今天 ,实现三者统一协调、整体推进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工作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8.
牛思胜 《公路》2004,(8):72-76
在沿河公路路基冲刷防护中多采用挡土墙或石砌护坡。确定合理的局部冲刷深度 ,是确定挡土墙基础埋置深度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路基局部冲刷的影响因素基础上 ,结合甘肃省陇南地区沿河公路挡土墙的冲刷实测结果 ,探讨和建立新的局部冲刷计算公式 ,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9.
1998年5月24日,深圳市暴雨成灾,经济损失很大。本文总结和分析了暴雨洪水的特性及其成灾的原因,提出防洪减灾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0.
本文结合无锡市圩区的自然条件.对圩区地面迳流成因及水量平衡、典型年份水位持续天数及对应降水量、排涝标准与圩区地面标高的关系等问题作了分析探讨;对提高圩区规划地面标准作了准优化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