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篇
  免费   31篇
公路运输   208篇
综合类   341篇
水路运输   114篇
铁路运输   135篇
综合运输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To acquire the wind energy of the oceans, a sailing wind farm has been proposed. The wind farm considered is composed of a semisubmersible floating structure, 11 windmills, four sails, six thrusters, and storage for hydrogen. To maximize the acquired energy, an effective algorithm to search for optimum routes was developed. The algorithm i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beam winds yield a maximum of acquired energy. This feature reduces the computation time, and, consequently, efficient route optimization becomes possible in a reasonable time. After setting an operational area for the wind farm, navigation simulations for a 1-year period were carried out. A numerical weather forecast was used as well as the responses of the floating structure, such as the speed of the structure, the output power of the windmills, and the time of course changes. In the simulation, the wind farm evades rough seas to avoid structural damage, and an optimum route is searched for. The capacity factor of the system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optimized routes. From the simulations, the maximum capacity factor achieved was 42.6%. The dependency of the capacity factor on the initial position of the wind farm was also examined. It was shown that offshore from Sanriku in northeastern Japan is an area sui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wind farm. The effect of the initial position on consecutive periods of opera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22.
李楠  张明敏  杨丽 《舰船电子工程》2009,29(10):165-167
为提高双基地声纳系统性能,混响级预报至关重要。在全向发射不同接收指向条件下推导出散射面积计算公式,考察了此时椭圆环上的散射面积、散射强度、传播损失与接收角之间的关系。根据双基地海底混响的几何模型和声纳方程,推导出双基地海底的混响级预报公式。给出窄波束接收时,双基地声纳混响级系数随接收角度和基线长度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双基地海底混响与接收角度、基线长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23.
船舶绕避热带气旋安全-经济决策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同时对多个来源的热带气旋预报进行综合处理,对可供船舶选用的绕避方案从安全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同时给予定量评价和分析,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源热带气旋路径集成预报和未来风浪场确定技术、风险分析理论和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技术以及气象-经济决策理论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大洋中船舶绕避热带气旋方案选优的安全-经济决策模型。在对“天丽海”轮7个不同绕避热带气旋方案进行的模拟优选计算中,该模型能够根据决策者的具体要求,优选出效益最佳或效用最佳的绕航方案,得到的结论与多位具有丰富绕避热带气旋经验的船长分析的最佳绕航方案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24.
本文将模糊模式识别应用于交通规划预测模型的评价.以出行受约束的重力模型与双约束重力模型为例,说明常用的一些检测方法存在的不严密性,并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定量确定预测结果与实际出行量的拟合程度.本文的分析结果能为交通规划预测模型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为预测结果的评价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5.
文章以巫帮隧道BT4施工标段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地质雷达在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指出地质雷达具有无损性、高效率、抗干扰能力强、可信度较高等优点,对隧道施工能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是一种较好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26.
回声状态网络在船舶摇荡运动姿态的预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远洋风浪环境的复杂性,使得船舶摇荡的非线性程度进一步增加,因此传统回声状态网络的预测精度明显不足。本文利用改进的回声状态网络方法,引入小波函数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对船舶的实测摇荡时历进行处理,提高了预报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回声状态网络方法相比,本方法的预报精度和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27.
介绍金沙江中下游航道与港口现状及发展规划和水电开发利用规划,对金沙江航运经济腹地进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分析并对典型路径运输成本进行测算。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金沙江客货运量和主要港口吞吐量进行预测。结合水电梯级开发对航道条件的影响,分析金沙江航道开发潜能,提出长江干线航道上延至金沙江的合理区段。针对金沙江中下游4个水电枢纽的现场条件,分析适应翻坝运输的货种对象,提出过坝线路选择与运输组织的原则,开展"水-陆-水"翻坝运输方案与"陆-水"公路短途驳运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以期为金沙江攀枝花—水富段航运资源开发论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8.
为了提高港口码头潮汐预报的精度,提出一种自适应变异的粒子群优化算法SAPSO,将SAPSO优化算法与BP神经网络结合,用以潮汐水位的实时预报。SAPSO-BP网络模型运用自适应变异的PS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网络参数,克服了传统BP神经网络所具有的对初始权值阈值敏感、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点,最后选用Isabel港口的实测潮汐值数据进行潮汐水位的实时预报仿真试验,用以验证SAPSO-BP预测模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29.
介绍了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的范围,然后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划,应用多种预测法,对上海港、江苏、浙江等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30.
熊德琪  林奎  肖明  杨建立 《水道港口》2010,31(5):549-552
为了对《珠江口区域溢油应急计划》提供决策支持,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珠江口海域的特点,研究开发了先进实用的"珠江口区域海上溢油动态预报信息系统",综合了三维潮流模型、三维溢油扩散模型、溢油风化模型、应急反应模型、以及电子海图、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等关键技术。该系统可以预测模拟并可视化显示海上溢油的漂移扩散和性质变化过程,同时显示环境敏感区和应急人员设备分布等相关信息。实际溢油应用案例表明,该系统的预报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完全相符,能有效地提高海上溢油污染事故的应急决策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