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5篇
  免费   234篇
公路运输   870篇
综合类   1060篇
水路运输   747篇
铁路运输   766篇
综合运输   10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综合接地装置的施工工艺和要点,并将几种接地装置用材及焊接施工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采用铜排、铜包钢接地极和热熔焊接方式进行综合接地装置安装的先进性和必要性,并简要介绍了热熔焊接方式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82.
This work presents an approach to rollover prevention that takes advantage of the modular structure and optimisation properties of the control allocation paradigm. It eliminates the need for a stabilising roll controller by introducing rollover prevention as a constraint on the control allocation problem. The major advantage of this approach is the control authority margin that remains with a high-level controller even during interventions for rollover prevention. In this work, the high-level control is assigned to a yaw stabilising controller. It could be replaced by any other controller. The constraint for rollover prevention could be replaced by or extended to different control objectives. This work uses differential braking for actuation. The use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actuators is possible. The developed control algorithm is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and suitable for low-cost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The predictive design of the rollover prevention constraint does not require any sensor equipment in addition to the yaw controller. The method is validated using an industrial multi-body vehicle simulation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983.
为快速分析基坑开挖时复合地基及“双洞效应”对下方既有双线地铁隧道竖、横向位移的影响,首先,基于Mindlin位移解和Winkler地基模型,推导出复合地基中桩的侧摩阻力作用下单线隧道的竖、横向附加荷载,从而计算得到单线隧道竖、横向位移。然后,采用迭代法计算得到的“双洞效应”引起的隧道竖、横向位移叠加得到双线隧道总竖、横向位移,并与前人理论计算结果、监测数据对比验证。最后,分析桩参数、隧道位置改变对桩侧摩阻力和“双洞效应”引起隧道竖、横向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与前人理论计算结果相比,本文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更吻合,且提高原有2阶段分析方法运算效率28%以上; 2)桩侧摩阻力和“双洞效应”对隧道竖、横向位移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3)仅考虑上方基坑开挖对既有双线隧道位移的影响时,在施工条件和规范允许情况下,应尽量减少预先设计的两隧道之间距离,并合理选取复合地基中桩的长度; 4)迭代法比一次性法更加合理、精确,特别是计算横向“双洞效应”引起隧道横向位移时,应尽量采用迭代法计算。  相似文献   
984.
加筋土挡墙因具有造价低廉、施工简便等优点而在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中被广泛应用。作为一种轻型柔性支挡结构,加筋土挡墙易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目前已有的加筋土挡墙水平位移计算公式大多忽略了加筋区整体在土压力作用下产生的水平位移,有必要提出一种准确计算加筋土挡墙总水平位移的解析式。将加筋土挡墙总水平位移分为加筋区内部筋材伸长产生的水平位移和加筋区整体在土压力作用下产生的水平位移两部分。假定加筋区内部破裂面由0.3H法确定,根据胡克定律建立计算加筋区内部由于筋材伸长产生的水平位移解析式;假定加筋区为一复合弹性体,根据虚功原理建立加筋区整体在土压力作用下产生的水平位移解析式,两部分共同构成了加筋土挡墙的总水平位移。结果表明:随着填土模量、填土内摩擦角、填土黏聚力、筋材抗拉刚度和筋材长度的增大,加筋土挡墙的最大水平位移逐渐减小;筋材伸长产生的位移占总位移的比值随填土模量、填土内摩擦角、筋材长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填土黏聚力和筋材抗拉刚度的增大而减小;与原型试验测试值和数值模拟值相比,该解析计算结果可反映加筋土挡墙墙体位移沿墙高的分布规律,同时与既有经验公式相比,该方法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值。  相似文献   
985.
王笑难  王现才  张勇 《水道港口》2004,25(3):171-172
当灌注竖管混凝土发生堵管断桩或拔漏管断桩时,应采用二次埋竖管办法,按程序重新灌桩或采用泥浆二次清底并用富砂浆重新埋管3m,这两种重新灌注方法可避免造成工程断桩,保证施工质量,减少补桩损失。  相似文献   
986.
数字摄影测量在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詹总谦  张剑清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147-150,166
对于交通事故现场的处理,目前主要使用拉皮尺、目击调查以及使用影像记录等简单的勘查手段,这对需要快速记录现场情况,然后迅速疏通交通,并在事后进行事故分析和责任认定等造成一定的困难。文章将数字摄影测量中的双像立体和单像纠正技术引入现场勘查,通过事后恢复有用的几何信息以及绘制符号化事故现场图,实现事故现场的可视化重现,为事故分析、责任认定和案例存档等提供了有效途径。为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文中介绍了相关软件,并通过实验证明该技术具备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以及使用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987.
剖析了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趋势对高速公路建设的本质需求,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密度、交通量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并对高速公路建设的阶段特征进行了综合判断和展望。论文分析认为:我国高速公路在新世纪头20 ̄30年间将处于网络化的关键时期,需要大规模集中建设,论文中的数据分析和基本结论将为制定高速公路发展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88.
加筋路堤稳定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土工格栅加筋路堤可能存在的圆弧型、双滑面型破坏模式,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采用线性规划中的单纯形法对以加筋量为优化目标的函数进行了优化,并对实际的加筋路堤工程设计进行了优化计算。  相似文献   
989.
在土钉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中,首先要选择合理的侧土压力分布模式,然后再进行土钉、混凝土面层的设计计算以及土钉支护内部整体稳定性分析。侧土压力分布模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土钉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和工程造价。在分析现有土钉支护侧土压力分布模式及国内外实测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侧土压分布模式,即“五边形”分布模型。工程实例分析表明,提出的侧土压力分布模式与实测结论相符合,与现有侧土压力分布模式相比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90.
简要介绍了随车垂直升降液压装卸机构的结构原理。通过对该机构各部件的受力分析,深入研究了随车垂直升降液压装卸机构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