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46篇
公路运输   111篇
综合类   91篇
水路运输   36篇
铁路运输   40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现行《石油沥青四组分测定法》(NB/SH/T 0509-2010)提出优化意见:在240℃下8h活化中性氧化铝;利用活化硅胶(及中性氧化铝)对正庚烷/石油醚进行脱芳;在溶剂冲洗阶段中使用二联球;接受瓶更换节点,改为淡黄色色带或褐色色带最低端接近脱脂棉部分2cm时;利用旋转蒸发法、萃取法对具有毒性的甲苯进行回收、纯化。改良后的沥青四组分测定法可以有效分离不同组分并具有较高的柱效。在沥青老化、再生过程中,通过关联四组分与三大指标,评价沥青老化程度、再生效果,为沥青性能评价提供微观视角。  相似文献   
92.
针对CACC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技术,探究其在车联网通信时延影响下,与驾驶员驾驶汽车共存而构成的混合队列系统的性能。从微观跟车行为角度,基于频域传递函数,推导通信时延下的CACC队列稳定最小跟车时距的理论表达式,并通过数值验证指出CACC队列稳定最小跟车时距随通信时延增大而增大的特性。从交通激波特性角度,针对无时延CACC、有时延CACC和时延过大而退化后的ACC自适应巡航3种情形,给定相同的跟车时距,进行不同渗透率下的大规模交通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无时延和1 s时延这2种情形下,CACC在20%及以上的渗透率时均能显著降低交通扰动,削弱激波,性能差别不明显; 相比而言,退化后的ACC性能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93.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是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为解决传统强化学习算法应用到连续多交叉口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了1种基于上下层神经网络的连续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模型。控制模型由下层神经网络选择当前状态下可能的最优控制策略,再由上层神经网络根据各路口车均延误进行二次调整,将最终控制策略应用到多交叉口的相位配时中。以典型连续3个交叉口为例,通过SUMO仿真平台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在低与高饱和度下,该控制模型分别对车均延误降低了23.6%和26%,排队长度降低了8.4%和9.4%。实验数据表明,该模型可有效提高连续交叉口道路通行能力,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供了1种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4.
随着电力电子装置的广泛使用,电力系统谐波污染日益严重,有源电力滤波器是一种消除电力系统谐波污染的重要装置,它的使用将越来越广泛。文章针对三相四线制系统、不平衡系统中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应用和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特点,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对任意指定次谐波电流的检测和各次谐波正、负序和零序分量的分离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95.
文[2]中引入了图的IC-着色和IC-指数概念,本文考虑了两个图的和图IC-指数,证明了:对任意连通图G和H,均有M(G H)(M(G) 1)(M(H) 1)-1,并给出了星的任意细分图IC-指数的一个下界,推广了文[2]中的两个结果.  相似文献   
96.
根据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的结构特点,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挠曲计算模型,计算温度荷载下的挠曲力,分析列车荷载作用长度、活载入桥方式对挠曲力的影响,研究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在挠曲力作用下的梁轨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桥梁挠曲变形所引起的钢轨纵向附加力较小,其中简支梁桥上钢轨挠曲附加力不超过21.6 kN,连续梁桥上钢轨挠曲附加力不超过24.0 kN;在进行部件的受力检算时,应根据具体的部件选用伸缩力或挠曲力;与桥上有砟轨道及单元板式无砟轨道有较大不同的是,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检算部件寻求最不利的挠曲力列车荷载加载方式;建议采用活动端迎车进行加载。  相似文献   
97.
为了解决传统匝道控制车流汇入时车辆需要减速至停止,从而造成延误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网联车环境下的高速匝道汇入车辆轨迹优化的两阶段优化模型,其中,第1 阶段优化车辆进入匝道口的时序;第2 阶段基于第1 阶段的最优时序,优化车辆轨迹. 根据所构建的模型设计了一种启发式算法优化车辆通过匝道冲突区域的时序,然后结合 GPOPS工具优化车辆的轨迹.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到20 min 随机到达的车流,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先进先出的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使总延误减少59.7%,总油耗减少10.5%,说明该方法能够实现车辆以较高的速度通过匝道冲突区域,有效地减少了车辆汇入延误,同时也节约了油耗.  相似文献   
98.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作业由于线路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为其开发的作业管理系统的客户端软件必须满足其现场施工管理中网络使用偶尔连接、数据处理复杂的业务特点.为此,选择了下一代客户端软件智能客户端来进行系统客户端软件的开发.介绍智能客户端的应用特点,并对铁路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作业管理系统中智能客户端偶尔连接特性的设计与实现作了详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99.
The cumulative travel‐time responsive (CTR) algorithm determines optimal green split for the next time interval by identifying the maximum cumulative travel time (CTT) estimated under the connected vehicl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enhanced the CTR algorithm and evaluated its performance to verify a feasibility of field implementation in a near future. Standard Kalman filter (SKF) and adaptive Kalman filter (AKF) were applied to estimate CTT for each phase in the CTR algorithm. In addition, traffic demand, market penetration rate (MPR), and data availability were considered to evaluate the CTR algorithm's performance. An intersection in the Northern Virginia connected vehicle test bed is selected for a case study and evaluated within vissim and hardware in the loop simulations. As expected, the CTR algorithm's performance depends on MPR because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from connected vehicle is a key enabling factor of the CTR algorithm. However, this paper found that the MPR requirement of the CTR algorithm could be addressed (i) when the data are collected from both connected vehicle and the infrastructure sensors and (ii) when the AKF is adopted. The minimum required MPRs to outperform the actuated traffic signal control were empirically found for each prediction technique (i.e., 30% for the SKF and 20% for the AKF) and data availability. Even without the infrastructure sensors, the CTR algorithm could be implemented at an intersection with high traffic demand and 50–60% MPR.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expected to contribute to the fiel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TR algorithm to improve the traffic network performance.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0.
智能网联汽车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文章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对智能汽车的智能化等级划分标准,以及智能汽车的技术体系架构的组成,介绍了环境感知系统,智能汽车的检测方法及智能汽车在交通安全方面的应用,简介闯红灯提醒、盲区来车提醒、避撞提醒和紧急制动提醒等。最后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提出智能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