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5篇
  免费   153篇
公路运输   656篇
综合类   1198篇
水路运输   728篇
铁路运输   290篇
综合运输   106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属性值为模糊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根据一种新的三角模糊数模糊距离公式提出了一种基于逼近理想点解决属性值为模糊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的新方法。通过具体的决策实例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从而为解决属性值为模糊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32.
提出一种基于粗糙-模糊软计算的建模方法,构造一种基于贴近方向修正的高精度模糊推理算法,通过有限元分析(FEA)建立板材线加热成形工艺信息系统,根据粗糙集软计算获取线加热成形的工艺规律,运用模糊推理实现加工参数的快速准确预报。粗糙-模糊建模适用于线加热成形过程的静态或动态模型的构建,为实现该工艺的智能建模与控制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3.
A new approach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freight train timetabling for single-track railways is proposed. Using the idea of a fixed-block signaling system, we develop a matrix representation to express the occupation of inter- and intra-station tracks by trains illustrating the train blocking time diagram in its entirety. Train departure times, dwell times, and unnecessary stopping are adjusted to reduce average train travel time and single train travel time. Conflicts between successive stations and within stations are identified and solved. A fuzzy logic system is further used to adjust the range of train departure times and checks are made to determine whether dwell times and time intervals can be adjusted for passenger and freight trains at congested stations to minimize train waiting times. By combining manual scheduling expertise with the fuzzy inference method, timetable efficiency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becomes more flexible.  相似文献   
34.
文章针对城市交通信号控制中的动态路径优化问题,综合考虑相邻交叉口间距和路段交通饱和度两个参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和群决策理论的动态路径优化算法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对比分析了该算法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5.
从轨道交通车站项目设计、技术要求、检测参数、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的角度,文章阐述了轨道交通车站系统节能检测的主要内容和检测方法。为了快速方便地判定检测结果,提出了检测结果坐标系的二维可视化评判方法,并给出了合格判定的点集数学表达式。以某车站系统节能性能检测项目为案例,运用检测结果判定坐标系法对主要参数包括室内温度、风系统总风量与风口风量、水系统水流量、平均照度与照明功率密度等进行了检测结果分析,实现了节能检测结果的快速和二维可视化判定。  相似文献   
36.
[目的]为了研究潜艇水下掉深时的挽回策略和控制方法,建立某X舵潜艇六自由度运动模型。[方法]首先,分析X舵的控制规律和潜艇的排水能力,采用多目标模糊控制方法,设计掉深挽回控制系统;其次,对潜艇在大深度航行时遭遇的不同程度掉深险情进行挽回操作仿真,并在控制器和挽回策略这2个方面对挽回控制进行改进;最后,对不同航速条件下的挽回能力进行比较。[结果]结果显示,在控制器方面,引入智能模糊积分环节可提高挽回效率;在挽回策略方面,采用纵倾辅助及提高航速的挽回策略可增强挽回能力。[结论]研究表明,X舵模糊控制系统配合提高航速及纵倾辅助的策略具有较好的掉深挽回效果。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动力定位系统体系结构的分析,确立动力定位系统RAM评估指标的层次结构,即系统可靠性、系统可用性、系统可维护性。文章针对动力定位系统RAM的评估工作,采用AHP法确定评估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建立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系统的RAM进行量化,并对最终可能出现的不同评估结论进行分析与选择。最后以某耙吸式挖泥船为研究对象,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8.
提出一种适用于无人帆船循迹航行的控制器,并应用于一条1.5m长风帆艇的湖上航行测试。该控制器包含三个独立模块,局部路径策略模块决定帆艇的转向过程;帆自动控制模块根据帆位角和相对风向角的对应关系获取最佳推进力;舵自动控制模块基于从航海经验中提炼的245条模糊控制规则实现航迹调整。1.5m帆艇的湖上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在多种风场条件下都可有效完成帆艇的循迹航行,具有在无人帆船上实现长程航行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
第三方损坏评价是指对由于各种外力作用而使管道受损的可能性进行分级.根据影响第三方损坏因素的情况,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数学模型进行评价.通过故障树分析,得到引起第三方损坏的各种因素的重要度.再将之作为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权重向量,求得第三方损坏的综合评判向量,最后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各管段第三方损坏可能性的等级.  相似文献   
40.
Currently there is a true dichotomy in the pavement maintenance and rehabilitation (M&R) literature. On the one hand, there are integer programming-based models that assume that parameters are deterministically known. On the other extreme, there are stochastic models, with the most popular class be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 that are able to account for various sources of uncertainties observed in the real-world.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integer programming-based alternative to account for these uncertainties. A critical feature of the proposed models is that they provide – a priori – probabilistic guarantees that the prescribed M&R decisions would result in pavement condition scores that are above their critical service levels, using minimal assumptions regarding the sources of uncertainty. By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ls, we can easily determine the additional budget requirements when additional sources of uncertainty are considered, starting from a fully deterministic model. We have coined this additional budget requirement the price of uncertainty to distinguish from previous related work where additional budget requirements were studied due to parameter uncertainties in stochastic models. A numerical case study present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price of uncertainty and shows that it can be lar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