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22篇 |
免费 | 80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670篇 |
综合类 | 2835篇 |
水路运输 | 1639篇 |
铁路运输 | 2963篇 |
综合运输 | 3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06篇 |
2022年 | 243篇 |
2021年 | 363篇 |
2020年 | 462篇 |
2019年 | 276篇 |
2018年 | 231篇 |
2017年 | 299篇 |
2016年 | 254篇 |
2015年 | 386篇 |
2014年 | 780篇 |
2013年 | 574篇 |
2012年 | 929篇 |
2011年 | 846篇 |
2010年 | 635篇 |
2009年 | 525篇 |
2008年 | 582篇 |
2007年 | 725篇 |
2006年 | 650篇 |
2005年 | 414篇 |
2004年 | 251篇 |
2003年 | 213篇 |
2002年 | 136篇 |
2001年 | 119篇 |
2000年 | 83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982.
983.
根据自动同步并车装置和调频调载装置的控制原理和实际参数,通过对两者的建模,构建了船舶电站两机并联系统的仿真模型,模拟了自动模式下并车和负荷转移分配的全动态过程,取得了与理论预期相符的仿真结果。所得结果可作为船舶电站多机并联仿真研究的一项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84.
介绍了一种用于重卡驾驶室内饰件表面喷涂麻面漆装饰的工艺应用,能有效提高内饰件的装饰效果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85.
就新辟航线首制船“汉亚直达”集装箱船的低硫柴油系统,叙述了船舶低硫柴油系统的设计经验,从当前国内外对船用燃油硫含量的要求、应对方案到船舶低硫柴油冷却方式选择、低硫柴油冷却系统设计、高/低硫柴油转换、使用低硫柴油风险分析及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叙述,为业内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6.
针对高速铁路路基绿化工程高要求、少维护等特点,提出纤维团粒喷播技术,并详细阐述了其机理及特点.通过在京雄城际铁路路基边坡工程中的应用,归纳总结了该技术施工工艺流程:平整坡面→坡面覆土→铺设铁丝网→喷播基质→养护管理.喷播基质是利用喷播机械将性能优越的基质材料喷附至铁路路基坡面上的.工程应用表明该技术施工快,质量好,养护维修量小,经济性高. 相似文献
987.
988.
为探究货运线路中曲线区段磨耗钢轨的打磨方法对钢轨的服役寿命及列车运行安全的直接影响,针对曲线区段钢轨打磨廓形设计方法开展研究。设计多段圆弧和半径等多参变量的平滑设计方法,构建钢轨廓形描述模型,结合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及轮轨接触分析,设计不同权重系数,建立缓和曲线及恒定半径曲线段的磨耗钢轨打磨廓形的多目标函数,采用优化算法求解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单一打磨廓形相比,设计廓形对缓和曲线段和恒定半径曲线段,钢轨材料去除量分别降低了39.02%和20.47%;动力学性能显著提升。在缓和曲线段和恒定半径曲线段的交接处,轮对横移量最高降低了89.45%,过渡更加平缓。轮轨接触几何分布均匀,改善了车辆入弯前后的运行性能和曲线通过性能。轮轨接触斑面积增加,且随轮对横移量变化平缓,最大Mises应力和最大法向接触应力相对于优化前均有明显改善。采用双打磨廓形设计能够有效延长曲线区段钢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89.
大气压力和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内燃机高海拔(低气压)模拟试验系统,研究了大气压力和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性能与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进气压力降低,柴油机最高燃烧压力下降,缸内平均温度大幅升高,燃烧始点推迟且持续期延长,后燃严重,燃烧过程未能及时释放热量,动力性能和燃料经济性下降明显;随着冷却液温度的升高,最高燃烧压力增大,燃烧始点提前且持续期略有延长,燃烧重心略微前移,燃烧放热率减小,且大气压力越低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越明显。在高海拔(低气压)条件下,提高柴油机冷却液工作温度,可以明显减少冷却液散热量,提高柴油机的热-功转换效率,显著改善柴油机的高原动力性和经济性,同时柴油机热负荷升高幅度并不大。 相似文献
990.
本文旨在研究期望速度对速度—密度曲线的影响.通过引入期望速度建立了新的博弈表和相应的交通流中观模型,利用VBA和Matlab混合编程技术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于一个期望速度类情况,分析了期望速度相同时不同的道路条件对应的速度—密度曲线,以及相同道路条件下,不同期望速度对应的速度—密度曲线.对于多个期望速度类的情况,研究了多个期望速度的变异系数对车流平均速度的影响,以及慢车比例对车流平均速度的影响.得出结论,驾驶员的期望速度差异是影响车流平均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密度较小时,交通流处于个体流模式,此时交通流平均速度主要由期望速度差异决定;当密度较大时,交通流处于集体流模式,此时交通流平均速度主要由密度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