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23篇
公路运输   125篇
综合类   84篇
水路运输   67篇
铁路运输   54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21.
赵东波  李红军 《隧道建设》2012,32(5):705-708
象山隧道的混凝土挡水墙和抗剪斜墙与隧道衬砌连成整体,厚度分别为7 m和5 m。为了拆除挡水墙和抗剪斜墙并保证衬砌安全,采用了预留保护层、预钻减震孔、非爆开挖超前导洞、严格控制单段爆破用药量、合理设计爆破参数等技术措施,成功拆除了挡水墙和抗剪斜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2.
浙江省近年来出现了4座长度超过6km的特长公路隧道,为了解决正常营运通风和火灾应急排烟的问题,同时兼顾经济节能,采用了多竖井送排通风模式.设计考虑了正常交通、阻滞、火灾等工况,其中火灾工况根据火灾释热量计算来确定排烟临界风速,通风区段划分和通风设备的配置规模综合考虑了需风量计算结果及工程类比.在设计过程中开发了多竖井送排式通风的算法程序,创新了双洞共用的通风竖井和地下风机房布置模式.  相似文献   
123.
结合工程实际,对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过程和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24.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将产生极大的面外弯矩,由于桥面板与纵肋的相对厚度较小,这种面外弯矩将导致较高的弯曲应力进而使构件产生裂纹。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在板.肋连接处的应力状况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桥面板应力一般大于纵肋应力,可在横截面加设内横隔板以改善结构受力,同时帽孔尺寸不宜过大,设为25mm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5.
公路小桥涵设计在保证结构设计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处理好与结构密切相关的水流、地基处理、洞口等相关问题,是小桥涵设计中的薄弱环节。适当加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完成设计,减少变更,避免工程事故。  相似文献   
126.
压力分散型锚索是一种新型的锚固措施,近几年在水利工程、山体滑坡治理中已有应用,铁路工程施工中应用较少。以福建向莆铁路尤溪火车站高边坡防护施工实例,对压力分散型锚索施工过程中的锚孔成孔、锚孔注浆与锚索张拉锁定等关键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就锚索施工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类似工程施工具有实际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7.
以老104国道良渚段∮400污水管埋设为实例,介绍非开挖定向管道埋设的一般施工程序和基本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8.
王亚朋  王海亮  何闯  魏栋栋  李梓源 《隧道建设》2016,36(10):1232-1236
为研究开挖断面为6 m范围内同段位两炮孔间距对最大爆破振动速度的影响,以青岛地铁2号线延安路站侧穿166号楼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同段起爆炮孔间距这一参数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1)在开挖断面宽度为6 m范围内,同段起爆的两炮孔间距对最大爆破振速影响不明显; 2)相邻两炮孔同段起爆比间隔炮孔同段起爆产生的振速衰减得快,即相邻两炮孔同段起爆对建筑物的累积损害量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9.
王吉华 《隧道建设》2016,36(5):606-613
沈阳地铁九号线某暗挖区间竖井及横通道穿越含建筑及生活垃圾的填埋层,该地层组成物质来源复杂,结构疏松,施工沉降难以控制,风险较大。为了保证施工安全,进行了补充勘察,确定了填埋层的组成成分,并提高了风险等级,进行专项设计与施工。通过分析竖井沉降原因,比选了竖井内外注浆加固措施,实施了透水井法层间滞水处理措施,完成了竖井封底;针对横通道风险特征,采取洞内深孔注浆加固、降低拱顶标高、施作临时管道内衬和洞内长短导管结合等措施,实现了横通道封端;同时,凭借监控量测、气体检测等科学手段信息化指导施工,成功解决了沉降难题,化解了工程风险。结合开挖实践以及周边道路、管线、建(构)筑物影响情况,验证了该综合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0.
焦雷  邹翀  徐海廷 《隧道建设》2016,36(1):86-91
某隧道在穿越破碎盐溶角砾岩与完整石膏夹层接触带时,由于充足的地表水源和良好的补给通道,引发隧道底部3 800 m3/h的大规模突水,给周边环境和施工安全造成严重破坏和威胁。如何有效的处治隧道底部如此大的突水,控制施工风险和保证隧道结构稳定成为最关键的技术问题。经过多种方案对比研究,通过“先引后堵、先径向加固再底板封堵、先易后难局部集中处理”的总体步骤,实现了隧道底部突水由快速流动状态到相对静止状态的转变,为隧道底部注浆堵水提供施作条件,再通过径向注浆和深孔底板注浆降低围岩的渗透系数和提高隧道结构稳定性,控制地下水流失,不给通车运营留下质量和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