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27篇
公路运输   127篇
综合类   105篇
水路运输   34篇
铁路运输   49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针对长江口N IIC-1区段特殊的工况和地质条件,采用了创新的空心方块斜坡堤结构。在满足抗浪稳定性要求的同时,利用空心块体自身及块体间的大空隙率减轻堤身自重应力,满足了地基承载力和堤身整体稳定性要求。开发了空心方块斜坡堤结构全套施工工艺。该堤段工程已顺利建成,并经受了台风浪的考验,使用效果良好。文章对这一新型结构诞生的背景、创新思路、开发及实践过程和工程效果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2.
灌浆作为一种治理砼路面病害、及时可行的科学养护技术,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操作简便、对车辆行驶影响小、受自然因素影响小等优点,在公路施工和养护工程中,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3.
对于空心板梁桥.目前国内存在的较大问题是板梁受压区不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对板梁受压区进行加固处理不仅能提高梁受压区的极限承载力,而且对受拉区极限承载力亦有提高,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通过对受压区加固从而提高整片梁承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4.
根据热传导有限单元法原理,采用热-应力耦合的方法对混凝土浇筑水化热引起的斜拉桥空心塔柱的温度效应进行分析,运用 ANSYS 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温度场分布特点以及温度应力的发展规律,为控制施工中的水化热温度裂缝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及防止开裂措施。  相似文献   
115.
文章介绍了换新舵系的安装工艺,着重论述了船舶舵系海损严重造成无基准的情况下,通过空心假轴进行舵系拉线,确保法兰座的定位,为整个舵系的安装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6.
为解决GSPU深水湿式保温管节点填充技术问题,通过对GSPU深水湿式保温管节点结构及使用环境的分析,提出了一种GSPU深水湿式保温管节点安装工艺要求,研究出一种GSPU深水湿式保温管节点工艺并进行了实验,找到了比较实用的GSPU深水湿式保温管节点填充工艺,确定了关键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17.
针对30m先张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中腹板在预制过程中厚度常常较薄或透空的现象,运用了简、明力学方法对缺陷空心板纵向抗剪受力和顶板强度进行了结构安全验算、分析,并通过静载试验测试了缺陷空心板的刚度。在此基础上,做出了缺陷空心板的结构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118.
总结公路旧桥加宽纵缝拼接技术,对比分析各种纵缝拼接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重点阐述、分析空心板梁桥纵缝拼接构造处理方案,并探讨纵缝破损的主要机制,提出旧桥加宽纵缝拼接技术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9.
分析了中国6座大型铁路桥梁和26座大型公路桥梁中空心桥墩的设计情况,从墩高、壁厚比、薄壁宽厚比和剪跨比等方面对空心桥墩在中国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评述.总结了新西兰、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中国对空心桥墩抗震问题开展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成果,指出了空心桥墩抗震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方向.分析结果表明:剪跨比大于10.0的高墩、壁厚比小于0.2或薄壁宽厚比大于10.0的薄壁墩在中国大型桥梁工程中获得了广泛应用;目前对空心桥墩抗震问题开展的研究集中于剪跨比在8.0以下的中低墩,对壁厚比小于0.2或薄壁宽厚比大于5.0的薄壁墩开展的研究非常少;合理的空心桥墩抗剪强度及抗震变形能力分析模型仍未建立;分析水下空心桥墩抗开裂措施,控制空心桥墩残余位移,采用新型结构和新材料提高空心桥墩抗震能力,应用现代试验技术研究空心桥墩抗震问题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0.
This paper reports a new incidence of brittle failure by lamellar splitting in a large-scale tubular X-joint and examines the possible causes of this failure. The X-joint, with multiple pre-existing fatigue cracks at the weld toe along the brace-to-chord intersection, experiences brittle failure during a monotonic in-plane bending test. Post-test sectioning of the material around the brace-to-chord intersection reveals lamellar splitting in the mid-thickness of the chord wall instead of rapid extensions of the fatigue cracks in the through-thickness direction. The lamellar splitting observed in this test differs from the conventional lamellar tearing both in its appearance and in its causes. The elongated nonmetallic inclusions concentrated at the mid-thickness, as revealed by the microscopic scanning, leads to delamination cracking near the mid-thickness and subsequently to the brittle failure of the joint. The material requirements in prevailing engineering codes do not suffice to prohibit the lamellar splitting failure observed in this study, which may cause catastrophic failures in engineering structures designed with insufficient redunda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