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1篇
  免费   306篇
公路运输   1278篇
综合类   1118篇
水路运输   817篇
铁路运输   569篇
综合运输   10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01.
为解决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和铺装层易损的难题,提出钢-STC轻型组合桥面结构方案。此结构方案应用于含有钢箱梁栓接的旧桥桥面维修时,螺栓连接区域由于存在拼接钢板,导致局部接头区域STC层厚度骤减,刚度下降,受力变形趋于不利,易出现早期开裂现象,需进行局部优化设计。针对这一问题,就接头区域局部提出2项强化构造措施(①局部加密剪力钉、②部分纵向钢筋与拼接钢板局部焊接),并进行足尺条带模型试验。以礐石大桥螺栓连接区域为例,对拟同时采取上述2项措施的情况进行验算。研究结果表明:2项措施均在不同程度上阻滞了STC层顶面接头区域内微裂纹宽度的发展,延缓了开裂,尤其当采取第2项措施或同时采取2项措施时,STC层顶面接头区域晚于一般区域开裂,即接头区域不再是设计计算中需要控制的不利区域;STC层顶面可能出现的最大拉应力为11.5 MPa,小于试验开裂荷载对应的名义开裂应力17.7 MPa,满足设计要求,即钢-STC轻型组合桥面结构方案应用于礐石大桥桥面维修可行。  相似文献   
402.
掺石灰对膨胀土进行改性是膨胀土地区筑路常用方法之一。相关技术规范仅规定强膨胀土不能作为路基填料和中膨胀土经过改性处理后可作为高速公路路基填料,但并未阐述其具体配合比。选取某高速公路局部膨胀土地基路段作为研究对象,对已有的膨胀土地区公路路基的相关技术指标和运营情况进行调查,通过现场钻探取样,选取有代表性的膨胀土样,进行室内试验和仿真模型计算,研究石灰改性膨胀土路基的应力与应变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掺加石灰对膨胀土路基进行改性是有效的,掺灰率控制在4%~6%时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403.
贝雷承重支架与贝雷架便桥在结构布置和受力状态上有较多不同,贝雷架设计与施工不能完全套用贝雷便桥的相关技术参数,因此有必要研究贝雷架作为承重支架时的力学参数和计算方法。根据既有贝雷便桥的容许承载能力计算理论,通过对贝雷架力学状态的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容许承载能力折减计算方法。同时根据贝雷支架的施工特点。指出了贝雷架作为承重支架应用时的荷载取值、纵横向布置方法和具体实践要点,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贝雷支架应用理念,既保证了结构的安全,又节约了材料,对今后的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4.
桩土应力比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难以准确确定的参数。该文通过对郑(州)西(安)客运专线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进行的单桩复合地基的载荷试验和路堤下桩顶应力、桩间土应力的现场测试,分别获得刚性基础下和柔性基础下的桩顶应力、桩间土应力和桩土应力比,以及它们随荷载水平和加载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两种不同基础下使得桩土应力比产生变化的不同内在机理。据此,提出了由载荷试验得到的桩土应力比不能直接作为柔性基础下的桩土应力比,而应该乘以一个折减系数。研究成果可为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取值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405.
岩质边坡参数敏感度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计算在坡顶极限荷载作用下,以坡脚剪应力最大值之比K为评价指标,探讨岩质边坡各参数的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边坡稳定性对各参数的敏感程度,明确了凝聚力为边坡稳定的敏感参数,是边坡稳定性的控制因素;内摩擦角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406.
程云  李文娟 《路基工程》2013,(6):161-164
目前,在边坡工程中大量使用预应力锚索,锚固段是锚索结构受力的主要部分,锚固段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和破坏特性还存在较多模糊认识。通过有限元方法对锚固段进行应力分析后得出锚索锚固段的应力分布特性,提出锚索有效锚固段长度应根据砂浆与岩层间的抗剪强度来确定,并应包括在自由段附近出现的局部屈服区或破坏区的长度。  相似文献   
407.
基于传热学基本原理,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温度荷载作用下AC+CRC复合式路面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了横向裂缝间距、AC层厚度及模量、CRC板厚度及模量、配筋率等路面结构参数对复合式路面结构温度翘曲应力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构表明,温度荷载下横向应力接近主应力,应予以重点考虑。路面板宽度、厚度及温度梯度与板内最大主应力关系密切,配筋率、粘结刚度系数对纵向拉应力影响也较大。研究结果可为AC+CRC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8.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atenary and the pantographs of high-speed trains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stable electric power supply. In order to design a reliable current collection system, a multibody simulation model can provide an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metho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catenary and pantograph. In this article, a dynamic analysis method for a 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 for a high-speed train is presented, employing absolute nodal coordinates and rigid body reference coordinates. The highly flexible catenary is modeled using a nonlinear continuous beam element, which is based on an absolute nodal coordinate formulation. The pantograph is modeled as a rigid multibody system. The analysis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from a running high-speed train. In addition, using a derived system equation of motion, the calculation method for the dynamic stress in the catenary conductor is presented. This study may have significance in providing an example that a structural and multibody dynamics model can be unified into one numerical system.  相似文献   
409.
砂土路基湿化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强  傅旭东  罗云华 《公路》2006,(1):58-62
针对砂土湿化变形计算中N obari法和单线法的不足,采用初应力增量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并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对某高速公路路基砂土三轴试验得到的Duncan-Chuang模型参数进行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高速公路砂土路基在长期浸水和车辆荷载作用下,将发生一些附加沉降变形。虽然沉降变形不大,对柔性路面结构的影响较小,但仍然需要引起公路养护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410.
沥青稳定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抗剪性能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伟民 《公路》2006,(4):220-224
沥青稳定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是否会出现严重车辙,为人们所担忧。理论计算分析表明,在静力荷载作用下沥青层中最大剪应力发生在深度8 cm处,且随着基层厚度的增加剪应力降低,故采用沥青稳定柔性基层不会产生结构性车辙;当基层模量增大时,沥青层中下层剪应力反而增大;沥青混凝土面层采用高模量材料能有效降低剪切应变,而当采用复合基层时也有利于面层剪应力的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