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5篇 |
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4篇 |
综合类 | 46篇 |
水路运输 | 582篇 |
铁路运输 | 8篇 |
综合运输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192.
如今船厂使用的船体双曲度板测量方法大多是传统的样板、样箱测量,这类方法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而且对于自动化加工的发展有不利影响,为了配合三维数控弯板机的自动化成形加工,本文实现了以双目视觉测量为基础的非接触式测量。在基于机器视觉的船体外板测量系统中,首先使用张正友标定法对摄像机进行标定,得到摄像机的内外参数,之后采用极线约束的方式完成了图像的立体匹配工作,根据标定和匹配结果,使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目标点的三维坐标。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将测量结果与理论数值进行对比。基于机器视觉的船体外板测量系统操作简单,测量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3.
锥柱结合壳加强形式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潜器的耐压船体结构设计中,广泛采用了锥柱结合壳过渡结构形式。厚板削斜锥壳过渡环是一种新型的加强形式,能有效地减小锥柱结合壳处的局部高应力,并具有结构重量轻、制造工艺简便、加强效果好等特点。为满足现代潜器的发展需求,本文采用迁移矩阵法专用程序,对该种加强形式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计算和分析研究,以获得最佳的结构形式和参数,为现代潜器应用厚板削斜锥壳过渡环设计提供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94.
195.
加速单壳油船淘汰新规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海事组织 ( IMO)第 5 0届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 ( MEPC)通过了有关单壳油船加速淘汰的修订案 ( MARPOL公约附则 I第 1 3G条 ) ,包括为油船延长申请状态评估计划( CAS)和禁止单壳油船装载重等级油 ( HGO)的新规则 ,有望于 2 0 0 5年 4月 5日在默认接受程序之下被强制执行。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并论述了其对油船市场影响 相似文献
196.
本文基于CCS钢制船舶入级规范,研究了大型油船破损状态下的剩余极限强度及其可靠性。根据船舶在碰撞或搁浅事故中舷侧和船底受损位置及受损范围的不同,设定了多种受损模式,计算各模式下的剩余极限强度。进而引入剩余强度指标,验证了其与破损范围之间近似呈线性关系。最后,考虑船舶破损后结构能力的减弱和浮态变化引起的静水弯矩与波浪弯矩的变化的影响,计算了完整及各受损模式下的可靠性指标,确定了大型油船在不同破损模式下剩余极限强度与可靠性指标之间的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7.
文章从船体振动的根源入手,提出船体振动整改方案并进行实施,得到了较好的整改效果,并通过这起典型的实例阐述了消除有关船体振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8.
海洋温跃层的温差小,可利用的温差能的能量品质低,水下热滑翔机的热机效率较低,因此需要寻找最低阻力特性的热滑翔机壳体外形。利用水动力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水下热滑翔机4种壳体外形的阻力成因和各自的优缺点,并采用2种不同的求解器对4种壳体外形阻力进行数值计算,不同求解器的计算结果最大偏差小于5%。提出了一个"容积阻力比"的无量纲系数,以此作为评判水下热滑翔机壳体外形综合性能的指标;将纺锤体外形与椭球体首尾外形的优点相结合,提出了水下热滑翔机的新型壳体外形。相比先前讨论的4种壳体外形,该外形具有最大的容积阻力比系数,表明该外形设计在水下热滑翔机的低阻特性与装载能力2种性能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和兼容。 相似文献
199.
在现有的科技水平和建造工艺下,舰船的耐压壳体在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产生一定的壳圈初绕度。目前,国内耐压壳体径向初绕度一般采用激光圆度测量法,但是这些方法的测量难度大且测量数据没有实现自动化处理。该文设计了一种智能激光圆度测量仪,测量方便,可以实现测量数据的自动处理。通过试验研究,研制的智能激光圆度测量仪硬件及配套的智能激光圆度测控系统软件,广泛用于我国船舶的生产实际中,提高了监测和建造质量。 相似文献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