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31篇
公路运输   200篇
综合类   151篇
水路运输   171篇
铁路运输   130篇
综合运输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Upward expectations of future electric vehicle (EV) growth pose the question about the future load on the electricity grid. Whil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EV charging demand management has focused on technical aspects and considered EV-owners as utility maximizers, this study proposes a behavioural model incorporating psychological aspects relevant to EV-owners facing charging decisions and interacting with the supplier. The behavioural model represents utility maximization under myopic loss aversion (MLA) within an ultimatum game (UG) framework where the two players are the EV-owner and the electricity supplier. Experimental economics allowed testing the validity of the behavioural model by designing three experiments where a potential EV-owner faces three decisions (i.e., to postpone EV charging to off-peak periods for a discount proposed by the supplier, the amount of discount to request for off-peak charging at times decided by the supplier, and the amount of discount to accept for supplier-controlled charging) under two contract durations (i.e., short-term, long-term). Findings from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indeed potential EV-owners perform charging decisions while being affected by MLA resulting from monetary considerations and the UG participation, and that presenting long-term contracts help potential EV-owners to curtail MLA behaviour and minimise cost even though the assumption of utility maximization is violated.  相似文献   
172.
为研究层间界面的污染情况对沥青铺面整体使用性能所产生的影响,采用由不同类型混合料复合而成的、含有层间界面的复合沥青小梁,进行抗剪强度试验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以机油污染和黄土污染作为污染源,调整污染量,用于模拟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污染情况,并对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层间抗剪强度及整体疲劳寿命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就各类影响层间抗剪强度因素的敏感性而言,机油污染的敏感性要高于黄土污染;(2)同等试验条件下,随着污染量的增加,复合小梁的疲劳寿命显著减小,一定程度后逐渐趋于稳定;(3)在相同污染量工况下,机油对于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要大于黄土污染对其产生的影响;(4)就弯曲劲度模量损失量而言,当污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复合小梁的层间粘结性就会丧失。  相似文献   
173.
随着智能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和无人机应用场景的拓展,物流无人机应运而生。物流无人机被认为是解决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运输方式,但由空中碰撞、系统失效等原因导致的无人机坠落有可能对地面人员造成伤害并产生经济损失。因此本文聚焦无人机物流运输场景,研究物流无人机坠地后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并利用风险矩阵综合评估风险。主要内容包括:分析物流无人机空中碰撞后产生机货分离的情况,建立由物流无人机和货物坠地造成 的地面死亡人数计算模型;对无人机和货物进行分类,建立经济损失计算模型,包括由无人机和货物价值损失构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由社会服务机构费用消耗构成的间接经济损失;综合物 流无人机和货物坠地造成的地面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建立风险评估矩阵。算例证明,利用本文方法得到的地面死亡人数为每飞行小时3.74×10-12~1.87×10-7人,符合等效安全水平;每次事故经济损失为6734.8~33619.0元,也在合理区间内。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以对物流无人机地面风险评估和管控提供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4.
王芳其  郑炜  徐华  陈剑楠 《隧道建设》2018,38(6):915-923
为研究隧道建设引起的地下水漏失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依托穿越中梁山山脉通向重庆市区西部的3条重叠相交岩溶隧道(襄渝铁路中梁山隧道、渝遂高速公路大学城隧道和成渝客专铁路歌乐山隧道)的地下水漏失情况,对其影响区内的生态环境及植被生长进行长期监测与综合分析,利用树轮宽度均值探讨地下水漏失对隧址区优势植物(马尾松、杉木)的生长影响,提出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隧道地下水“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建设思路。研究结果表明: “以排为主”的襄渝铁路中梁山隧道,造成马尾松生物量明显降低(衰退幅度达71.4%),而“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其他2条隧道对马尾松的影响则相对小; 3条隧道的建设对杉木的生长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影响范围在隧道轴线两侧1 km左右; 基于马尾松出现生长恢复的时期(1992-1997年),建议将此阶段的最低地下水位作为隧址区地下水生态平衡埋深下限值,进而确定中梁山地区隧道的“以堵为主、限量排放”中限量排放的生态地下水位值,为岩溶山区隧道限量排放的地下水位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5.
针对推进器润滑油循环特点,对齿轮箱油液位的变化进行计算和试验,结果显示了齿轮箱油液位变化过程,并通过搅油功率损失的计算揭示润滑油温度变化的规律,提出齿轮箱初始油液位的高度对润滑油温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6.
目前,我国大部分声学测试试验在浅海海域进行,浅海声波导的多途效应、声速梯度的变化对声传播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射线声学模型对不同频率的声源在浅海等声速梯度和温跃层声速梯度环境下辐射声场和声传播衰减特性进行仿真研究,给出声场分布图和传播损失变化曲线图,得到声场分布和传播损失随声源频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7.
鱼雷被动声自导反舰时,搜索深度的设定决定了鱼雷效能的发挥。采用鱼雷被动自导作用距离作为鱼雷搜索深度设定依据。被动自导方程各项中,鱼雷自噪声级与传播损失随深度变化,二者在深度上的分布决定了不同深度上自导作用距离的差别。采用声散射模型计算鱼雷自噪声级,采用Bellhop模型计算传播损失,结合被动自导方程其他各项的仿真和计算,定量分析4种典型水文条件下自导作用距离随深度变化情况,并提出被动自导系统搜索深度设定原则。  相似文献   
178.
汽油挥发过程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93号汽油的挥发损耗过程进行了测试分析.分别模拟了地面敞口挥发损耗、储油罐内小呼吸挥发损耗、上装浸没式装油大呼吸损耗和喷溅式装油大呼吸损耗4种挥发状态,对汽油的质量、雷氏蒸气压和黏度,以及油气蒸气中非甲烷总烃(NMHC)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汽油挥发过程中轻烃组分不断减少,因此其质量和饱和蒸气压减小,黏度增加,汽...  相似文献   
179.
郭琦  贺拴海 《公路交通科技》2011,28(5):61-67,91
在桥梁正常使用阶段,为了对预应力钢束的预应力量值衰减程度及分布性态实现有效监测,同时时其当前的服役状态实现客观评估,将研发的"预应力钢索张力测试仪"应用于束筋预应力有效值的监测.这一技术综合考虑模拟边界修正条件并结合二级差测定法的误差修正,实现了对有效预应力可靠的定周期监测.基于现行规范中较为成熟的预应力损失理论,建立...  相似文献   
180.
软土堤岸支护锚索预应力损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预应力锚索已广泛应用于岩土支护工程中,但对于其在锚固后的预应力损失问题研究较少,特别是对软土中锚索张拉锁定后及后续工况影响下的预应力损失研究更鲜有报道。通过现场试验对软土堤岸支护工程中锚索预应力变化进行全程监测,研究与对比分析了锚索在张拉锁定、土体开挖和土体堆载后的预应力损失特征。结果表明,土体蠕变与钢绞线松弛是引起软土中锚索预应力损失的主要原因;锚索在锁定后30天预应力损失趋于稳定,预应力损失为10.5%;后续工况中的土体开挖与土体堆载对预应力锚索的影响作用相当于对张拉锁定后的锚索预应力损失进行荷载补偿张拉,经荷载补偿张拉后,锚索预应力初始值越大,预应力损失量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