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30篇 |
免费 | 60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575篇 |
综合类 | 2882篇 |
水路运输 | 1219篇 |
铁路运输 | 1487篇 |
综合运输 | 3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265篇 |
2021年 | 347篇 |
2020年 | 307篇 |
2019年 | 214篇 |
2018年 | 149篇 |
2017年 | 202篇 |
2016年 | 219篇 |
2015年 | 302篇 |
2014年 | 461篇 |
2013年 | 373篇 |
2012年 | 520篇 |
2011年 | 552篇 |
2010年 | 427篇 |
2009年 | 425篇 |
2008年 | 404篇 |
2007年 | 523篇 |
2006年 | 538篇 |
2005年 | 367篇 |
2004年 | 243篇 |
2003年 | 155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118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131.
智能压路机控制系统数据通信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介绍了CAN总线及CANopen协议的技术特点,详细阐述了基于CAN总线技术的智能压路机控制系统数据通信的实现,使之达到了智能压路机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2.
短时交通流预测是提高普通国省道交通运行效率和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普通国省道具有分布地域广、情况复杂的特点,要求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然而,针对短时交通流预测算法适应性及其机制的系统性研究尚不多见。选取1种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系统分析其适应性和适应机制。获取江苏省徐州市普通国省道路网中8个交通调查站所采集的实际交通流数据开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交通流量水平下,所选算法均值预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在10.98%~15.92%之间,区间预测的无效覆盖率在5.21%~6.15%之间,表明所选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在不同交通流水平下都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对所选算法的参数进行分析发现,算法参数能够随交通流水平的变化而自动调整,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机制;所选算法能够在预测初期实现有效的性能调整和收敛。
相似文献133.
为掌握省际客运行业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 采用互信息及贝叶斯网络方法构建模型, 分析各因素变化与事故严重程度的定量互动关系。鉴于行业样本量较小及专家知识建模存在主观性, 采用改进离散算法挖掘数据, 提出结合互信息与交叉验证的先验网络构造方法。以上海市2005—2019年741起省际客运事故数据为例进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对事故最敏感的影响因素为驾驶员性别、天气和车辆类型; 其中“女性驾驶员”“雪、大风、雾”“中型客车”对事故严重性的权重占比分别为13.5%, 8.8%和5.7%;此外, 驾驶员年龄对群死群伤事故贡献较小; 客车尺寸与安全性非单调关系; 00:00—05:00引发7人以上受伤的概率同比上升9%;季节、天气、时间因素与财产损失无直接关联。模型泛化能力优于对比模型, AUC均值为0.644 588, 命中率达到97.3%。 相似文献
134.
为提高智能车节点定位准确率, 研究了基于3D点云语义地图表征的智能车定位方法。该方法分为3个部分: ①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的语义分割, 包括地面分割, 交通标志牌分割和杆状语义目标分割; ②面向智能车的点云语义地图表征, 利用分割的语义目标投影, 生成带权有向图, 语义路, 语义编码, 再以语义编码和高精度GPS的全局位置组成语义地图表征模型; ③基于语义表征模型的智能车定位, 包括基于GPS匹配的粗定位和基于语义编码渐进匹配的节点定位。实验在3种长度不同、复杂度不同的道路场景下进行, 节点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8.5%, 97.6%和97.8%, 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定位方法节点定位准确率高、鲁棒性强且适用于不同的道路场景。 相似文献
135.
136.
针对智能汽车在无信号交叉口对横穿行人的避撞问题,研究了主动转向避撞控制策略。基于多层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采用分层控制策略设计局部规划层控制器与全局跟踪层控制器,在此基础上根据交叉口处汽车与行人的轨迹特征计算人车碰撞剩余时间,改进传统人工势场法构造避撞函数,规划出既能规避交叉口内存在碰撞风险的行人又能使偏差最小的局部避撞路径,并使智能汽车在满足多项动力学约束时准确跟踪参考路径,通过搭建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结合广东省2006—2018年交通事故数据库选取对交叉口人车碰撞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设计仿真场景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智能汽车能在多个初始点完成对参考路径的跟踪,控制器对不同速度和附着条件有较高的鲁棒性,高速低附着场景中,智能汽车横向加速度小于0.4 g、质心侧偏角小于2°、前轮侧偏角小于2.5°,各约束量满足舒适性和平稳性条件;4个典型交叉口场景中,智能汽车以不同速度直行或转弯通过交叉口,均能识别横穿行人中存在碰撞风险的行人实现主动转向避撞。 相似文献
137.
为合理配置空车资源,研究了路局(公司)管内空车调配的动态优化问题。构建区分时段长度的时空网络,以准确描述车站作业能力的变化。借鉴运输问题(TP)的基本思想,通过引入空车供需约束,将动态空车调配问题转化为基于时空网络的多商品网络流问题。结合空车调配的特点,设置2组整数决策变量,将分界站排空与局(公司)管内配空分开考虑。设置0-1辅助变量构建车种代用约束。在此基础上,以总费用最小为目标,构建了空车调配动态优化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以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空车调配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算例结果表明,与静态空车调配方法相比,构建的动态空车调配模型不仅降低了空车调配总成本,而且调配方案更加贴合实际。与现有动态空车调配方法相比,通过改变时空网络中时段的划分方式,降低了模型求解的复杂度,构建的模型在获取空车调配方案的同时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出空车在不同时间的作业状态。 相似文献
138.
139.
为解决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节能与行车安全、运营管理之间的矛盾,采用理论分析及实际检验的方法,分析了隧道照明控制系统的调光原理、照明控制系统结构以及亮度检测误差产生的原因,设计了一种可调量程的亮度检测仪并给出校准及亮度检测步骤,解决了公路隧道亮度精确检测的难题,采用模糊神经网络算法在照明系统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实践证明本算法在亮度满足实际运营需求的前提下可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40.
Natalia Selini Hadjidimitriou Marco Mamei Mauro Dell'Amico Ioannis Kaparias 《智能交通系统杂志
》2017,21(5):375-389
》2017,21(5):375-389
With the increasing use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large amounts of data are created. Innovative information services are introduced and new forms of data are available, which could b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of travelers and the dynamics of people flows. This work analyzes the requests for real-time arrivals of bus routes at stops in London made by travelers using Transport for London's LiveBus Arrivals system. The available dataset consists of about one million requests for real-time arrivals for each of the 28 days under observation. These data are analyzed for different purposes. LiveBus Arrivals users are classified based on a set of features and using K-Means,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 Logistic regression, One-level decision tree, Decision Tree, Random Forest,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by Sequential Minimal Optimization (SM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LiveBus Arrivals request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six main behavior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lassification-based approaches produce better results than the clustering-based ones. The most accurate results were obtained with the SVM-SMO methodology (Precision of 97%). Furthermore, the behavior within the six classes of users is analyzed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users take advantage of the LiveBus Arrivals service. It was found that the 37% of users can be classified as interchange users. This classification could form the basis of a more personalized LiveBus Arrivals application in future, which could support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by revealing how public transport and related services are actually used or update information on commuter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