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46篇
  免费   769篇
公路运输   4524篇
综合类   3941篇
水路运输   3040篇
铁路运输   2494篇
综合运输   816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465篇
  2020年   547篇
  2019年   301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529篇
  2014年   1152篇
  2013年   814篇
  2012年   1346篇
  2011年   1371篇
  2010年   1014篇
  2009年   876篇
  2008年   890篇
  2007年   1173篇
  2006年   969篇
  2005年   603篇
  2004年   388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探讨软弱土(φ≠0)地基加筋路堤稳定性分析方法。针对传统分析方法因对加筋材料的加筋作用估计不足,导致计算结果过于保守问题,文中在充分考虑加筋体的加筋作用下,提出了加筋路堤稳定性分析新的改进分析计算方法,并同时提出采用演化算法搜索临界滑动面和最小安全系数。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加筋路堤稳定性分析方法与工程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而且混合演化算法能有效地搜索到路堤所有的临界滑动面。  相似文献   
982.
对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的行车故障进行了统计,从车辆和机车操纵方面对货车抱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83.
系杆葵拱桥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巨军  赵林强 《公路》2007,(9):12-15
系杆葵拱桥是一种新颖的桥式结构,采用体外束系杆平衡主拱推力,从而解决了软弱地基修建上承式拱桥的难题。本文结合江山市迎宾大桥的设计,介绍了该桥型的结构体系构思、基本受力性能和造型特点。  相似文献   
984.
基于大质量法的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时程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大质量法,推导了长大跨度桥梁考虑多点激励和行波效应的分析模型及解析方程。结合109国道小沙湾黄河特大桥的工程实例,对该桥地震动一致激励和考虑行波效应激励下高墩的地震时程反应作了对比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对3个主墩的轴力和面内弯矩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其分析方法和结果对同类桥梁的设计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5.
机车轮对轮缘偏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SS7A、SS7C机车在运用中出现轮缘偏磨较为严重,使其使用寿命大大降低这一技术难题,运用VPD技术CAE对SS7A机车进行了轮缘偏磨多因素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找出了影响因素关键所在,继之根据影响因素的大小,制定了实施措施.通过应用考核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为解决轮缘偏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86.
悬臂施工阶段大跨径刚构桥稳定性的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悬臂施工阶段中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的稳定性问题,依据弹性屈曲理论、挠度理论、弹塑性理论和压溃理论,计算和分析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初始几何缺陷以及混凝土材料的压碎、开裂、骨料咬合效应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墩身偏斜度、施工荷载形式以及桥墩系梁刚度等参数对悬臂施工阶段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稳定性的影响效应。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材料的力学特性对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在悬臂施工阶段中的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结构稳定系数随墩顶初始横向偏位的增加而呈分段二次曲线规律减小;桥墩系梁刚度与结构稳定系数的关系遵循指数曲线规律;非对称形式的施工荷载对悬臂施工阶段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的稳定性更为不利。  相似文献   
987.
The phase chang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ower source of an underwater glider propelled by the ocean's thermal energy is the key factor in glider attitude control. A numerical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enthalpy method to analyze the phase change heat transfer process under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Phase change is not an isothermal process, but one that occurs at a range of temperature. The total melting time of the material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surrounding temperature. Whe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rroundings decreases 8 degrees, the total melting time increases 1.8 times. But variations in surrounding temperature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of phase change, and the slope of the temperature time history curve remains the same. However, 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phase change is completed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Our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hase change process is also affected by container siz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the power source's cross sectional area. Materials stored in 3 cylindrical containers with a diameter of 38ram needed the shortest phase change time. Our conclusions should be helpful in effective design of underwater glider power systems.  相似文献   
988.
为保证高速列车的行车安全,必须建立防止异物入侵的安全防范体系。在铁路客运专线与公路并行区段采用柔性防护时,必须预留一定的变形空间,以保证受到异物冲击后的柔性防护网不侵入铁路建筑限界。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和现场性能试验,准确把握柔性防护网在规定的冲击能量作用下的最大变形数据。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柔性防护网的最大变形量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变形距离达1.8 m以上。建议设置在铁路客运专线与公路并行区段之间的柔性防护网,其垂直冲击能量设计标准取为:一般区段9.3×104J,加强区段1.7×105J;且柔性防护网预留变形空间的宽度以不小于2.0 m为宜。  相似文献   
989.
根据模态曲率的概念,构造结构损伤指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1座设定主梁不同位置发生损伤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利用构造的结构损伤指标对结构损伤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损伤指标对结构损伤的识别精度与参与计算的模态振型及节点间距有关。应选择在损伤位置振幅较大的模态振型,而避免平衡位置处于损伤位置或附近的模态振型。该方法对结构的早期损伤可进行定性判断,结构损伤指标随结构的早期损伤程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增长幅度逐渐变小,当结构损伤达到一定程度后,损伤指标不再增大,而在渐近线附近波动。节点间距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不影响损伤位置的识别,甚至可以确定损伤程度,但可能会反映不出损伤对其临近区域的影响;节点间距过大,可能发生漏判。  相似文献   
990.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可以评价一个港口的综合物流发展水平和潜力。以广州港为例,建立了展示其综合发展的数学模型,同时选择邻近的深圳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广州港的货物吞吐量短期内难以与深圳港匹敌,但其广阔的腹地物流支持和经济发展潜力使其整体竞争力快速上升。对广州港集装箱以及运输系统的直接货源腹地--珠江三角洲地区也作了详细分析,并且用最新的竞争情报分析阐述了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探讨了通过加强广州港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建设,配合公路、铁路以及内陆水系的配套设施以发展整体的第3方港口物流,从港口物流规划的高度综合展望了广州港未来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