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58篇 |
免费 | 94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991篇 |
综合类 | 3962篇 |
水路运输 | 2869篇 |
铁路运输 | 1221篇 |
综合运输 | 7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31篇 |
2022年 | 327篇 |
2021年 | 376篇 |
2020年 | 423篇 |
2019年 | 326篇 |
2018年 | 357篇 |
2017年 | 384篇 |
2016年 | 381篇 |
2015年 | 539篇 |
2014年 | 778篇 |
2013年 | 633篇 |
2012年 | 946篇 |
2011年 | 908篇 |
2010年 | 746篇 |
2009年 | 694篇 |
2008年 | 647篇 |
2007年 | 849篇 |
2006年 | 703篇 |
2005年 | 431篇 |
2004年 | 289篇 |
2003年 | 197篇 |
2002年 | 114篇 |
2001年 | 144篇 |
2000年 | 81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为识别误差,将高程测量系统模型分为高程测量模型和高程测点模型。文中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悬臂施工控制中主梁高程测点模型的系统误差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消除。同时分析指出,施工规范中利用主梁顶面高程作为施工控制的质量标准。理论上可行。而实际获取的顶面高程结果可能无效。建议采用主梁底面高程作为施工控制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为确定龙溪口航电枢纽左岸仿生态鱼道的进鱼口布置方案,结合枢纽的运行工况和现有地形条件,发现较多工况下鱼道进口附近水流条件不满足鱼类上溯要求,需采取一定的工程优化措施。针对龙溪口枢纽的特点,选取典型工况对进鱼口及枢纽下游的水流条件进行研究。根据二维数值仿真模型的研究成果,拟采用拆除电站与泄水闸之间部分纵向围堰、电站尾水坎下游开挖疏浚以及左岸生境重构等方式,优化鱼道进口水流条件。对比分析不同进鱼口布置方案的优劣,推荐采用生境重构结合开挖疏浚的综合措施,优化龙溪口鱼道进口及下游流场,两者均满足龙溪口鱼道进口的流速要求。相关成果可为类似进口水流条件的数值模拟及进鱼口布置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58.
空调通风系统对城际车辆微风速、温湿度等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影响乘客的热舒适性。建立某城际车辆客室空调通风系统的三维全流场几何模型,将SIMPLE算法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相结合,采用流量进出口边界,完成整车客室空间全流场仿真计算,通过试验测试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并进一步对客室流场分布、微风速、速度场、温度场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整车客室空间内的流场及温度场分布整体较均匀,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59.
乔雷涛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20,(5):83-88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正交异性板钢桁梁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外的学者也对正交异性板钢桥作过一些试验和计算分析研究,但是没有形成一套可供系统应用的计算模式及方法。结合实际工程经验,总结正交异性板钢桥面系类型及其适用范围,分析正交异性板三体系受力机理,归纳整理了4种正交异性板计算方法并分析各自优缺点,给出桥面系杆件上翼缘板有效宽度计算公式、桥面系纵向参与系数计算方法,以及在平面模型中下弦杆弯矩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正交异性整体钢桥面结构形式、受力特性和整体设计计算方法等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正交异性板钢桁梁设计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多座钢桥的设计中,该方法可为类似桥梁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60.
随着我国桥梁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严寒地区的连续梁混凝土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新建牡佳铁路客运专线跨佳富铁路1号特大桥连续梁施工,对具体的连续梁冬施质量控制措施进行阐述:有针对性地从冬施前所需材料、设备的准备,到混凝土拌和站保温和生产措施,再到冬季钢筋加工质量控制,最后在冬季混凝土灌注和养护方面的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叙述。同时本项目全程应用BIM模型设计软件将连续梁施工转化为三维模型,并运用到施工中,对连续梁施工进行可视化仿真,查找差、错、漏、碰并及时修改,将连续梁冬施中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和有效的避免措施以三维的形式进行展示,最后应用三维模型进行可视化3D技术交底,使设计图纸和施工工艺表达得更直观更贴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