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28篇
综合类   73篇
水路运输   29篇
铁路运输   40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路网密度对城市公共汽车交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统计数据的量化分析对判断路网密度及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从路网模式、车流特性及信号控制、交通拥堵三个层面阐述路网密度提升对促进公共汽车交通发展的作用机理.基于2007—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量化分析路网密度与公交客运密度的关系以及路网密度对交通结构的影响,从宏观层面验证路网加密对公共汽车交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结合旧金山、香港、首尔等城市路网案例,进一步指出借助路网加密促进公共汽车交通发展,不仅需要城市干路体系的支持,更需要城市支路体系的支持.  相似文献   
32.
本文分析了客运交通结构现状不够合理之处,指出公共交通系统的不足。通过研究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对我国城市未来客运交通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认为在私人小汽车发展的浪潮前,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客运交通系统,给小汽车以适度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3.
34.
为精细化探究桥梁水毁倒塌机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与泥沙动力学数值仿真,得到桥梁冲刷形态演变与波流力时程数据,构建桥梁水毁全过程的连续倒塌数值模型;通过开发细-宏观数据交互接口,将冲刷所致边界条件改变与波流力对桥梁结构作用效应实时传递至结构域桥梁连续倒塌数值模型,高精度连续仿真冲刷发展与波流力作用下桥梁水毁全程力学响应与结构形态演化;最后,通过河源东江大桥倒塌案例分析,验证该仿真方法与数据交互接口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河源东江大桥连续倒塌可能由冲刷掏空基础后倾斜、拱脚薄弱节点失效以及非制动墩承受不平衡水平推力所致;所提出的仿真方法可实现冲刷仿真、波流力计算与结构倒塌分析的同步交互实施,可为从水文源头探究桥梁水毁失效机理与倒塌模式提供精准高效的分析工具,为桥梁抗水设计、评估以及未来规范修订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5.
针对目前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整体稳定性研究主要基于假定全部桩体发生剪切或者弯曲破坏的不足,采用有限差分法,对不同位置处桩体的受力特性,破坏模式以及复合地基整体破坏过程的开展方向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桩体弹性模量对桩体受力、破坏模式和破坏顺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路堤荷载作用下,会同时发生弯曲与剪切2种破坏模式,并且水泥土搅拌桩受力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很大的不同;路堤荷载作用下,桩体的破坏具有渐进性,坡肩以外桩体更易发生弯曲破坏,破坏方向由坡脚首先发生,并向路堤中心逐渐延伸,而路堤内侧桩体更容易发生剪切破坏,破坏方向由路堤中心向坡脚延伸;随着桩体弹性模量的增加,桩体会由剪切破坏转变为弯曲破坏;低模量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会首先发生内部剪切破坏,之后坡脚处发生弯曲破坏;高模量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会先于坡脚处发生弯曲破坏,随后在路堤中心发生剪切破坏;桩体弹性模量的提高会增加桩体抗弯刚度,使其承担更大的弯矩,更容易发生弯曲破坏。  相似文献   
36.
梁潇  李枫 《交通标准化》2015,1(1):43-47
基于上海松江大学城站轨道衔接方式选择行为的调查数据,对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选择行为进行研究,从大学城学生个体角度分析学生群体的出行特征和规律,合理有效地调整交通结构,进而优化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的吸引力.基于Nested Logit非集计模型,建立两种不同分组选择支的轨道交通衔接方式选择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对比模型的优比度、分支相关系数和命中率,择优选择精度较高的模型.根据建模结果,在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接驳方式的分担率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为:公共汽车的分担率最高,为59.9%,即公共汽车仍为学生选择的主要接驳方式,出租车的分担率次之,自行车分担率最低.最后,对NL模型进行应用.研究发现,对于学生群体而言,提高出租车的起步价对出租车的分担率并无较大影响.综合比较性别、接驳时间、接驳费用等影响因素,发现性别对学生接驳方式的选择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7.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港口在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将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国内外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深入研究,总结归纳我国港口工程现有的项目管理模式。从业主方投资管理的角度,将我国现有的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为三类,并对各种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8.
非机动化交通模式以其低能耗、健康、低消费、缓解交通拥堵等优势被认为是生态化且可持续化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近些年来,英国政府与荷兰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强了对交通安全的教育,用于降低机动化交通速度,促进非机动化交通模式的发展。通过对比发现非机动化交通配套设施在英国的发展远不及荷兰完善,且荷兰的非机动化交通与其他模...  相似文献   
39.
疏浚硬质海底岩石的需求使大型绞吸挖泥船桥架的振动问题日益突出,有必要对桥架结构进行振动模态预报并作出优化设计探讨.利用MSC.NASTRAN对两艘能够疏浚一定强度岩石但绞刀功率不同的绞吸挖泥船桥架结构进行了振动模态预报和比较分析.基于振动模态预报结果对桥架结构避振设计进行了探讨.所得结果为研发具有更大绞刀切削功率、疏浚更高强度岩石的超大型绞吸挖泥船桥架结构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0.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frame compliance and rider mobility on the scooter stability.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wobble mode, because it may easily become unstable in the vehicle speed range. This article includes a synthetic discussion of previous works, presents a new mathematical model, and discusses the results of both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analyses of the vehicle stability by varying the vehicle characteristics and motion conditions.

The mathematical model describes the out-of-plane dynamics of the scooter and consists of a twelve-degree-freedom linear model. It describes the main scooter features and, in particular, includes the frame compliance, rider mobility, and an advanced tire model. The torsion and bending compliance of both the front fork and swingarm are modelled using lumped rotational springs; similarly, the rider mobility is described by means of two soft springs which connect the rider body to the chassis. The tire model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carcass geometry and its compliance. The full scooter model is available on the website www.dinamoto.it and has been derived using ‘MBSymba’, which is a package for the symbolic modelling of multibody systems.

The scooter stability has been investigated at both low and high speeds; in particular, the effect of vehicle compliance and rider mobility on the weave and wobble modes have been examin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bending flexibility of the front fork stabilizes wobble mode at high speed and has a contrary effect at low speed, whereas the torsion flexibility of the fork does not appear to have a remarkable influence; the bending flexibility of the swingarm slightly stabilizes the weave mode at very high speeds whereas the torsion flexibility of the swingarm has a contrary effect. The effect of rider mobility is to stabilize the weave mode at high speed and the wobble mode at low speed. Several experimental tes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same speed range and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simulations and tests has been found. The variation of some important vehicle parameters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particular, tests were repeated for different values of the rear-frame inertia, the rear-chassis stiffness, the front-tire characteristics, the normal trail, and the steer inert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