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8篇
  免费   155篇
公路运输   931篇
综合类   1102篇
水路运输   533篇
铁路运输   350篇
综合运输   12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交织区长度对车道变换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琨  裴玉龙 《城市交通》2007,5(6):23-25,43
交织区长度是影响交织区运行特性的重要参数,影响着交织车辆进行车道变换的紊动程度。找出了车道变换频率与其相应产生的车道变换长度的一一对应关系,定义了车道变换长度随机变量,通过分析给定交织区车道变换长度的统计分布来反映交织操作车道变换的频度。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运用动力学理论、概率论等方法定量分析了交织区长度对车道变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该文分析了交通流路网分配的概念及在交通控制与诱导中的作用,重点研讨了交通动态分配过程及分配模型,对于解决区域性交通适时控制与诱导问题,认为目前的动态交通分配的前提和结构均存在不可克服的障碍,建立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3.
王军  金毅  张幽彤  丁小亮  韩树 《汽车工程》2020,42(2):157-163,177
为提高柴油机节能减排的效果,简要分析了多次喷射形式及其作用,依据车辆在不同路况运行,确定了车辆对应的6种柴油机典型工况。提出了基于工况排放值约束的多次喷射分配方法,采用工况排放分摊率确定典型工况的排放限值,进行喷射次数和变化喷射组合寻优,最后结合4JB1高压共轨柴油机台架试验,以氮氧化物和烟度为衡量参数,兼顾燃油消耗率的变化,分析不同喷射组合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怠速工况和中速大负荷工况宜用2次喷射,低速小负荷工况和中速中负荷工况宜用3次喷射,中速小负荷工况宜用4次喷射,高速大负荷工况宜用1次喷射,说明基于工况排放值约束的多次喷射分配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4.
组合结构桥梁由热工性能差异显著的钢材和混凝土构成,温度效应往往成为控制其设计和应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其温度场和温度效应进行准确地计算与评估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与工程意义。对组合结构桥梁温度场与温度效应开展了综述研究。首先,对各国桥梁规范温度荷载的规定进行归纳对比,讨论不同规范中温度荷载计算方法的特点,总结中国现有规范对全国气候划分的分辨率不足、对日照辐射的考虑不够完善等有待提升之处;其次,对国内外桥梁温度场与温度效应研究的发展与现状进行调研,重点分析中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温度场与温度效应的研究进展,对现有研究的不足进行讨论;再次,提出基于可靠度理论的组合结构桥梁设计温度荷载模型,可使用气象部门统计的温度统计资料,通过MATLAB高效数值模型计算形成组合结构桥梁温度场时程数据,进一步利用极值模型获得桥梁设计的温度荷载代表值,快速、高效地实现对桥梁地理信息、结构参数等因素的考虑;最后,以北京地区典型3跨连续直线组合梁桥为算例,对连续钢-混凝土组合桥梁的温度效应展开研究。提出的基于可靠度理论与MATLAB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设计温度荷载模型,可实现任意地区组合结构桥梁温度场的精确计算并显著提升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75.
船舶在冰区航行时,存在冰晶颗粒混合海水流入船舶冷却系统现象。基于颗粒动力学理论,建立适用于海水-冰晶两相流的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耦合相间传热传质模型对海水-冰晶两相流在水平直管内流动及传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冰晶颗粒流动过程中,在管道上部位置R=8~10mm处冰晶体积分数达到最大值,且随着速度增加而增大;当入口含冰率(IPF)为4%时,冰晶速度的最大值出现在管道中心轴线上方。当入口速度为1.0~3.0 m·s-1,含冰率4%~30%时,局部传热系数随入口速度及含冰率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76.
根据11.00R20-16PR型全钢子午线轮胎实际结构,考虑轮胎材料、几何及接触非线性,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轮胎与刚性路面接触三维模型,并与轮胎径向刚度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静止竖向荷载作用下胎压一定荷载不同和荷载一定胎压不同的轮胎路面接触应力及印迹分布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轮胎与路面接触应力呈非均匀分布,且接触面积并非路面设计中所采用的圆形而更接近于矩形。  相似文献   
77.
为研究废食用油预脱硫胶粉(WRO)对沥青组分及黏弹性的影响,在不同掺量、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下分别制备了15组废食用油预脱硫胶粉改性沥青(WROMA)。基于四组分试验、DSR时间扫描试验、多应力蠕变回复试验分析了沥青组分及黏弹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组分方面,WRO中的橡胶烃主要补充沥青质,油分大部分补充饱和分,少部分补充芳香分;加工工艺与改性沥青中饱和分和胶质的含量线性相关性较弱,与芳香分及沥青质的含量线性相关性很强,且芳香分与沥青质含量主要受WRO掺量影响。在黏弹性方面,WRO掺量增加,改性沥青高温黏性降低,弹性增加。为保证改性沥青获得足够的高温弹性,WRO最佳掺量为30%,加工温度为160℃、加工时间为2 h。综合组分与黏弹性的分析结果可知:芳香分是影响WROMA高温黏性的主导因素,其含量越高沥青黏性越明显;沥青质和WRO中的橡胶烃是影响WROMA高温弹性的主导因素,两者含量越高,改性沥青弹性越明显。  相似文献   
78.
不同改性剂改性沥青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常规试验和SH RP沥青试验,对国内外常用的几种不同改性剂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结合相应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疲劳性能研究,比较了不同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79.
改性沥青设备在作业中常见的故障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注意防止和处理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故障,并在使用中积累必要的经验,是保证改性沥青(成套)设备安全生产及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80.
A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 approach the realm of widespread deployment,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eed to robustly capture the variability of link travel time in real-time to generate reliable predictions of real-time traffic conditions. This study proposes an adaptive information fusion model to predict the short-term link travel time distribution by iteratively combining past information on link travel time on the current day with the real-time link travel time information available at discrete time points. The past link travel tim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as a discrete distribution. The real-time link travel time is represented as a range, and is characterized using information quality in terms of information accuracy and time delay. A nonlinear programming formulation is used to specify the adaptive information fusion model to update the short-term link travel time distribution by focusing on information quality. The model adapts good information by weighing it higher while shielding the effects of bad information by reducing its weight. Numerical experiments suggest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adequately represents the short-term link travel time distribution in terms of accuracy and robustness, while ensuring consistency with ambient traffic flow conditions. Further, they illustrate that the mean of a representative short-term travel time distribu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 good tracking indicator of the actual (ground truth) time-dependent travel time on that link. Parametric sensitivity analysis illustrates that information accurac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 model, and dominates the effects of time delay and the consistency constraint parameter. The proposed information fusion model bridges key methodological gaps in the ITS deployment context related to information fusion and the need for short-term travel time distribu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