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2篇
公路运输   108篇
综合类   38篇
水路运输   52篇
铁路运输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对动车组前端钢结构的吊装工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吊具的轿式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2.
介绍12m前置出口客车JS6120GC底盘的布置、性能参数及结构特点,分析和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抗滑桩是大型交通基础设施中稳定边坡和治理滑坡的主要手段之一,嵌固段桩前被动土拱效应是影响抗滑桩水平承载力的重要因素,被动土拱的形成演化过程是抗滑桩水平抗力调整的关键。通过几何缩尺比例为1∶15的抗滑桩物理模型试验,对桩前被动土拱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探究。根据抗滑桩桩前被动土拱和模型试验系统的对称性,自主设计土压力传感器的布设方案,以保证在试验过程中对桩前土体各测点的xy方向土压力分布规律进行实时采集;采用千斤顶对模型桩施加水平荷载,对加载过程中抗滑桩嵌固段桩身弯矩、桩前土压力及桩前土体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绘制桩前土体应力云图并对桩前被动土拱拱轴线进行了拟合,同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对照分析,以揭示桩前被动土拱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桩身弯矩和桩前接触土压力均在嵌固点下4倍桩宽处附近出现极大值,后随埋深逐渐减小;②桩前被动土拱是由相邻桩对桩前土体的相互作用使主应力发生偏转而逐步形成的,其演化过程可分为初步形成阶段、承载阶段和破坏阶段;③桩前被动土拱拱轴线呈抛物线形式,随埋深逐渐增大形成被动土拱所需桩顶位移随之增大;④同一埋深处桩前被动土拱矢跨比随桩顶位移增加而逐渐变大,在承载阶段土拱矢跨比随埋深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24.
陈述了一套系统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汽车在寒冷的天气行使前挡玻璃结上雾水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的问题,并且车窗常常关闭,阻碍了驾驶室的通风。该系统还可以保证室内空气流动、更换的畅通。  相似文献   
25.
针对洞口段均质围岩仰坡和含软弱夹层仰坡2种工况,开展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水平和竖向激振下仰坡加速度和洞口段仰坡模型土振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向激振时仰坡存在明显加速度放大效应,竖向激振对含软弱夹层仰坡的影响不可忽视;洞口段隧道衬砌各点加速度时程曲线不一致,衬砌结构受力状态复杂;在水平向激振作用下,均质仰坡模型土坡肩土体先出现张拉裂缝,而后坡肩土体局部出现倾倒崩塌,最后沿坡面滑落堆积;含软弱夹层仰坡坡脚土体先出现挤压破碎,而后坡顶表面沿软弱夹层位置出现张拉裂缝,上覆土体沿软弱夹层滑动,最后土体大规模崩塌、滑落。本文为山岭隧道洞口段边坡抗减震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分析了捣固车弦测法拨道测量原理及残留误差,在自主开发轨道几何参数自动引导计算机AGC时,引入轨道绝对位置偏移量数据接口,实现精确拨道作业。通过现场作业试验,将作业前精确测量的轨道偏移数据输入AGC,捣固车能够消除绝对位置误差,作业后线路绝对位置能够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前挡风玻璃爆裂的原因分析,提出前挡风玻璃强度试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8.
介绍NCAP的由来和目前主要国家NCAP的情况。  相似文献   
29.
双转向轴商用车转向侧滑检测台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的侧滑检测是机动车安全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的侧滑检测台无法适应双前轴车的检测。介绍了双转向轴车的检测原理和实施方案.主要分析了双转向轴年侧滑检测值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企业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30.
汽车碰撞交通事故发生时,人体各个部位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人们通过事故统计、生物力学分析等途径试图更加深入了解事故发生时人体受伤害的过程,以便对车辆的安全性能做出相应的改进,降低事故发生时人体受到损伤的程度。颈部的伤害是车辆发生碰撞时人体较易发生的伤害之一,通过对碰撞发生时颈部运动分析,从实际人体结构及试验用假人结构等方面着手,结合实车碰撞试验的具体数据,力求更加清晰地了解颈部伤害的过程,为进一步的试验分析提供有益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