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1篇
  免费   388篇
公路运输   3491篇
综合类   2188篇
水路运输   103篇
铁路运输   94篇
综合运输   223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485篇
  2011年   596篇
  2010年   494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532篇
  2007年   585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SBS与沥青的相互作用性分析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为了评价SBS在沥青中的相互作用性质以及提高SBS改性沥青的性能,采用粘度法研究了SBS在不同分散系中的分散性质。通过对所测得的系列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发现SBS分子结构中的两个链段在不同性质的溶剂中溶解性质明显不同。在石油馏分组成的混合溶剂中,提高溶剂中芳香烃的数量,可以促进SBS聚苯乙烯段的分散,明显改善SBS的溶解分散性。这一结果在不同系列芳香烃含量的SBS改性沥青性能研究中也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62.
山岭重丘区高等级公路改建工程路基施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安楚高速公路改建工程十三合同段为例,从技术准备、软土地基、防护及排水工程施工、路基挖方、路基填筑等5个方面重点介绍了山岭重丘区高等级公路改建工程的路基施工.  相似文献   
63.
基于FWD检测结果旧路地基脱空状况的模糊评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总结了利用FWD检测旧路基层脱空的方法,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优化评价方法,引入模糊思想,提出一种新的地基脱空评价方法—模糊评定法,详细介绍模糊评定模型的建立方法和过程,并结合G325国道粤境开平段路面大修改善工程,探讨利用FWD检测结果现场模糊评定旧混凝土路面地基的脱空状态。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取得了很好的实用效果,有效地指导了路面大修施工。  相似文献   
64.
山区公路层间滑移破坏机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现场调查,初步分析了山区公路沥青路面基面层滑移的主要原因。应用有限元法,对基层和面层之间的剪应力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了基面层间剪应力变化的一般规律,认为层间最大剪应力主要取决于面层厚度和荷载条件。在前述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自行研制的DLG A路面材料剪切仪进行了大量的层间滑移室内模拟试验,考察了不同的层间处理措施、温度、基层类型等因素对层间抗剪能力的影响,提出了防止基面层滑移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5.
广阳岛环岛路的主要功能是服务性景观路,跟环岛滨江公园一起,共同构筑广阳岛的滨江景观带。尝试引进了国外的宁静化设计,尽可能推行最生态的工程做法,努力创造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环境,并竭尽全力地将这些构想付诸实施。为了实现以上目标,道路、交通、排水、结构、桥梁和电照专业,在景观专业的组织下,共同展开了这条景观路的设计尝试。  相似文献   
66.
刘立安 《北方交通》2012,(12):47-48
重点介绍了辽阳出口路现场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和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67.
交通安全,涉及到人、车以及道路和环境等很多因素。近年来,因为各种原因使得有关单位以及人员将更多的将精力放在人、车、道路这几个因素上,对道路交通环境没有过多的考虑和研究。深入研究道路交通环境,有利于道路交通的安全,文章通过对其的研究和分析,得出有关道路交通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和解决措施,对于防止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保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68.
Reducing traffic volumes and CO2-emissions from freight transport has proven difficult in many countries. Although the increasing suburbanization of warehouses is seen as a relevant land use trend,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their impact remain scarce. This study uses real data in modeling transport, costs, environmental and modal effects from warehouse relocations around Oslo and Trondheim (Norway).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Oslo, traffic performance (ton-km), CO2-emissions, and transport costs increase following warehouse suburbanization. For Trondheim, transport performance and CO2-emissions increase less, while transport costs decrease marginally. We conclude that specific case characteristics (geography and trade patterns) ar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strength and direction of effects, and expect that common concomitant developments (warehouse centralization and consolidation) would lead to more pronounced results. Our findings confirm some, but challenge other, findings from the relatively scarcely literature available. Finally, the study's more general insights and observations can help advance similar analyses beyond Norway.  相似文献   
69.
Several studies hav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laboratory and fiel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to estimate tyre/road noise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laboratory–field noise correlations of pavement types in the form of nomographs is essential to cognize the pavements’ acoustical properties from a practical perspective. A toolkit that readily provides field tyre/road noise intensity of different pavement materials is needed. Thu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nomographs with relationships for tyre/road noise versus pavement materials’ viscoelastic–vibroacoustical properties. Isothermal and isochronal nomographs of phase angle–tyre/road noise as toolkits were developed based upon well-established phase angle and noise intensities typical of mixtures, making the nomograph correlations very authentic, realistic, and novel along with benefit to predict tyre/road noise at any desired temperature and traffic speed (or frequency) combination. This study is envisaged to benefit in the discernment of road materials’ damping capabilities from vibroacoustical and field noise–viscoelastic relation aspects.  相似文献   
70.
为了总结面向智能车辆的现役道路设施行驶适应性,即现役道路基础设施承载智能车辆行驶的适宜程度,阐述自主智能驾驶定义与驾驶自动化等级分类,在此基础上剖析不同等级间的人机功能差异,并分别从感知层、感知-决策层、决策-控制层探讨与道路设计要素相关联的人机功能差异,通过归纳总结智能车辆与道路几何要素、路面性能及其他道路要素(如道路标线)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从道路工程角度及其他道路要素方面回顾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车辆,配置高等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车辆对现役道路设施行驶适应性最高,主动安全系统次之,而驾驶辅助及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适应性不足。而目前研究主要问题包括:难以归纳、标定不同驾驶自动化等级间的人机功能差异及其对于道路设计参数的需求设计值;测试道路场景条件过于理想,考虑的驾驶自动化等级单一,试验规模和样本有限;道路几何、路面性能以及道路标志、标线等道路要素与智能车辆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不足,缺乏与不同道路场景相匹配的智能车辆驾驶特征数据的获取手段。因此建议:重视并推动与道路设计要素相关联的关键人机功能差异指标信息共享;联合高保真且可交互的道路场景、高精度感知传感器物理模型、车辆动力学模型及微观交通流模型,利用测试场景自动化生成、极限工况场景搜寻与泛化等技术开展智能驾驶虚拟测试,突破现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反映不同等级智能车辆的道路行驶适应性特征指标与评价标准,精准、有效地评估预测复杂道路场景及不利道路条件下的行驶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