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24篇
公路运输   131篇
综合类   111篇
水路运输   114篇
铁路运输   83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In this paper, an efficient trajectory planning system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integration of arrivals and departures on parallel runways with a novel route network system. Our first effort is made in designing an advanced Point Merge (PM) route network named Multi-Level Point Merge (ML-PM)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arallel runway operations. Then, more efforts are paid on finding a complete and efficient framework capable of dynamically modelling the integration of arrival and departure trajectories on parallel runways, modelling the conflict detection and resolution in presence of curved trajectory and radius-to-fix merging process. After that, a suitable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formulation is built up. Receding Horizon Control (RHC) and Simulated Annealing (SA) algorithms are proposed to search the near-optimal solution for the large scale trajectories in routine dense operations. Taking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BCIA) as a study cas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our system shows good performances on the management of arrivals and departures. It can automatically solve all the potential conflicts in presence of dense traffic flows. With its unique ML-PM route network, it can realize a shorter flying time and a near-Continuous Descent Approach (CDA) descent for arrival aircraft, an economical climbing for departure aircraft, an easier runway allocation together with trajectory control solutions. It shows a good and dynamic sequencing efficiency in Terminal Manoeuvring Area (TMA). In mixed ML-PM mode, under tested conditions, our proposed system can increase throughput at BCIA around 26%, compared with baseline. The methodology defined here could be easily applied to airport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12.
基于RP(Revealed Preference)和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数据,利用潜在类别模型对高铁旅客进行细分,得到旅客对平行车次不同服务属性,如列车运行时间、发车时段和舒适度的偏好程度,并对其进行量化;引入收益管理,以多列车整体收益最大为目标,构建平行车次动态差别定价模型,并设计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京沪高铁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与固定票价进行客票销售相比,所提方案能够适应高峰期和平峰期不同客流特点,提高铁路客票总收益,为高铁平行车次灵活定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长洲三线四线船闸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单级船闸。针对其并列布置方案,提出单侧闸墙主廊道闸底横支廊道的输水系统形式。通过水力计算分析及1∶32的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提出输水系统的具体布置,确定船闸不同运行方式下的阀门开启方式,得到输水过程的相关水力特性,解决了单侧闸墙廊道布置下闸室水流分布不均的问题。研究表明:提出的输水系统布置是合理可行的,各水力特征值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且输水系统布置于两线船闸之间,便于管理,减小了工程量,并可减少船闸耗水量。研究成果可为巨型船闸设计及船闸节水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超大型浮体尺寸巨大、结构复杂的分析需求,以及三维水弹性软件商用化的快速计算要求,文章通过对已有三维水弹性程序的分析,设计并实现了多参数并行化快速计算,为超大型浮体进一步水弹性分析奠定了良好基础。文中以常规船舶和超大型浮式平台为例,测试了并行化软件的正确性与快速性。结果表明,并行化改造达到了快速计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面向对象的交通网络分布式仿真并行数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和交通并行仿真建模理论,对交通网络分布并行仿真系统数据结构进行分析。通过C++语言环境下类定义的方式建立交通网络各元素的对象,并分别对其成员变量与成员函数进行描述,准确表达交通网络节点与路段之间的关系。根据标准模板库函数建立交通网络仿真的共享并行数据结构,并利用SQL数据库技术进行并行数据结构的存取,以减少对内存资源的占用,方便各仿真单元对网络数据的同步访问。最后以24个交叉口组成的交通网络为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其速度提高了3.5倍。  相似文献   
16.
混合动力无级变速运行模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虎  杨林  张毅  敖国强  邱国茂 《汽车工程》2005,27(4):434-437
介绍了混联式混合动力轿车Prius动力总成THS的结构,阐述了THS中行星齿轮实现无级变速和转矩分配的原理以及年载数据采集系统。利用试验数据,总结出多种混合动力工作模式,并通过转矩-转速图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秦汉 《隧道建设》2018,38(4):674-682
为了清除周边建(构)筑物多、空地狭小且地上交通运输繁忙的盾构隧道施工时被邻近基坑侵入的盾构隧道洞身范围的锚索,在盾构隧道邻近基坑之间可利用的空间开挖竖井至底后平行于盾构隧道开挖通道。通道揭露侵入盾构隧道的锚索,采用与可变形刚性套管和滚珠钻头配套的钻机,利用通道的空间剥离锚索与地层黏结后通过穿心式千斤顶将锚索从盾构隧道所在的地层中拔出。采用该技术能完整地将锚索拔出,为盾构顺利通过锚索侵入段提供了基础,保证了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和地上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智能交通和主动交通管理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交通分配和路径规划的分布式计算方法。讨论了通过信息传递接口(MPI)在多中央处理器(CPU)上并行计算实现的一系列研究需求和实现挑战;将基于时空事件的车辆路径规划模型应用于大规模的城市路网仿真;将原始车辆路径规划模型分解为一系列计算效率较高的子问题,大幅减少了仿真耗时和通信开销。通过将子问题分发到单独的分布式CPU上,使CPU可以同时执行其任务,并保证较好的负载平衡。重点分析了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北京路网大规模路径规划,以及该方法在不同CPU核数下的计算效率。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并行计算方法可以显著减少计算耗时,并在512个计算节点上实现200倍以上的加速比。  相似文献   
19.
变流器中电容器并联时的谐振现象及噪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动车用主变流器改造时出现的电容器噪声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试验,并从电路分析入手,进一步对电容器并联时产生的谐振现象及规律、噪声产生的机理及降噪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仿真,最后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10 kV高压发电机组为电源,通过总体结构、降噪设计,构成可以移动的10 kV高压发电站,直接面向市电10 kV配电线路,配备完善的智能化控制系统,使发电车既可单独运行也可与市电并网运行,确保供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