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4篇
  免费   84篇
公路运输   855篇
综合类   334篇
水路运输   442篇
铁路运输   854篇
综合运输   9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电动汽车种类繁多、对整车控制功能需求各异、缺乏整车控制单元平台的现状,在对电动汽车控制功能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32位汽车级芯片和扭矩控制为核心,设计开发了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单元软件和硬件平台,大大提高了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单元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52.
双源制电力牵引调车机车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导思想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文章就基于供电网受电式和蓄电池储电式的双电源制“电-电”混合动力调车机车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与目前柴油机作为动力的调车机车相比,双源制电力牵引调车机车具有绿色、环保、节能的明显技术优势,符合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53.
文章以HXD1C型机车为例,简要介绍了接地回流装置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并对其在额定电流下的温升及短时耐受电流的大小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分析。文中的研究成果验证了中间轴接地装置额定电流及短时耐受电流能满足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54.
在试验条件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室外温度比较低,分别为-40℃、-50℃和-60℃),通过Fluent软件对KZ4AC型机车司机室加热系统的加热效率进行仿真计算。建立了KZ4AC型机车司机室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运用试验手段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为电力机车司机室加热系统的设计提供新的验证方法。结果表明:当室外温度分别为-40℃、-50℃、-60℃时,司机室温度达到要求所需加热时间分别为28 min、35 min和42 min,均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5.
文章阐述了我国电力机车制动机上后备空气制动装置的应用和发展情况,分析了两种典型的后备空气控制装置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后的后备空气制动装置。  相似文献   
56.
HXD3C型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是干线客货通用电力机车,机车额定功率为7 200 kW,最高速度为120 km/h.该机车列车供电系统具备DC 600 V供电能力.文章介绍了HXD3C型机车列车供电系统的结构、技术特点,并通过试验验证该列车供电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57.
文章介绍了南京地铁1号线车辆制动系统的组成,阐述了制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重点分析了列车在不同制动模式下运行时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58.
对大功率电力机车的牵引缓冲装置变形吸能元件支撑板的功能、结构、主要工艺难点进行分析,介绍一种新型的加工工艺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其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9.
基于CAN的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某型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基于CAN总线技术,研究了控制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节点功能及信息传递方式,以及硬件设计中的节点通信接口结构和控制系统的软件结构。其研究方法和结论为混合动力汽车以及其它类型车辆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0.
我国清洁汽车的发展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我国清洁汽车的发展概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提出我国清洁汽车“应加快燃油汽车先进排放控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代用燃料汽车的发展重点应继续放在单一燃料燃气汽车上;混合动力汽车应加快发展,但自主开发应谨慎”等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