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60篇
公路运输   56篇
综合类   111篇
水路运输   218篇
铁路运输   28篇
综合运输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杨嵚 《水运工程》2023,(11):153-157
临涣船闸位于临涣节制闸南侧,上距省界李口集约30.0 km,下距南坪闸31.5 km,下游引航道连接段位于转弯河段,弯道转角约75°。受此地形影响,河道主流贴右岸凸嘴进入下游主河槽,使引航道连接段与凹岸之间形成逆时针回流,对引航道水流有压迫作用,局部主流宽度显著束窄。通过物模试验可知,河道主流对引航道口门区内水流形成较为明显的剪切,导致口门区内形成较大范围的回流,长度近350 m。由于回流区较长,形成多个复杂的异向回流组合流态,水流条件十分复杂,因此需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加以改善。通过河槽疏浚、增加隔流潜堤,有效地解决了下游引航道水流流态不佳、横向流速超标较大、口门区回流强度较大、回流流速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432.
针对鄱阳湖水利枢纽通航水流条件是否满足通航安全要求展开研究,建立鄱阳湖入江水道星子—湖山段物理模型,对鄱阳湖水利枢纽一期围堰阶段现状航道、二期围堰及运营期设计航道各典型工况下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试验研究。首先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验证航道内是否产生不良流态;其次针对航道内出现的不良流态提出相应优化措施并进行方案比选;最后对优化后航道内通航水流条件进行试验验证以确保船舶安全通航。模型试验主要结论:二期围堰及运营期设计航道在大流量工况下存在上游口门区横向流速超标及下游锚地段生成大尺度回流等问题。通过实施调整上游隔流堤形式,航道右侧浅滩开挖,下游锚地段下移等措施后,设计航道各工况下水流条件均满足通航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433.
现有生态护岸以稳定性为主,考虑生态性较少。为改善岸坡的生态性,提出一种圆环联锁型生态护岸结构。为探究该生态护岸结构在建设初期(无植被时)的稳定性及防护效果,通过动床实验对比不同防护措施下岸坡的稳定性,并研究流速对护岸结构稳定性及防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圆环联锁型生态护岸结构可有效减少岸坡冲刷面积和冲刷深度,增强岸坡稳定性;2)其失稳形式有2种,分别为因坡脚变形而下滑失稳和因岸坡淘刷而下陷失稳;3)其冲刷面积和最大冲刷深度随流速增大而增大,二者的增率随流速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434.
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推荐配合比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具有粘稠、流动性好、高水下抗分散性和低弹模高塑性的特点,经济可行,施工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