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30篇
综合类   16篇
水路运输   30篇
铁路运输   13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31.
高速铁路路基结构时变系统耦合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学宁  梁波 《铁道学报》2006,28(5):65-70
在车辆的走行过程中,上部与下部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因此,轨道交通问题实际上就是线路上下部结构和车辆系统的体系匹配问题。本文针对列车走行的实际情况,将轨道-路基作为参振子结构纳入车辆计算模型,建立了包含车辆、钢轨、轨枕、道床和路基作为一体的二系垂向耦合动力分析模型。作为模型的验证,结合京秦线提速改造工程进行了列车-路基动力仿真计算,得出在不同行车速度条件下,机车车辆通过路基段加固前后状态下的车体加速度、动轮载、轮重减载率及道床和路基主要动力性能指标,并与实车试验进行对比。试验测试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为高速铁路路基的动力特性分析和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2.
In designing the mooring system of a very large floating structure (VLFS), it is essential to estimate the slowly varying drift force in random seas. For a small vessel, Hsu's method or Newman's approximation may be used to simulate this slowly varying drift force. However, based on experiments and/or field observa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slowly varying drift force acting on a VLFS could be reduced to a great extent from the simulated values based on those methods. Thus,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are not applicable for a VLFS. This discovery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veral methods for estimating the slowly varying drift force on a VLFS, e.g., Namba et al. (J Soc Nav Archit Jpn 186:235–242, 1999), and Shimada and Maruyama (J Soc Nav Archit Jpn 190:347–351, 2001). However, Namba's method is only applicable to a pontoon-type VLFS with a shallow draft, and Shimada's method is too simplified to account for the general shape of a VLFS and elastic deformation. These methods have been expanded in this article, and by our proposed method, any shape of VLFS and the effect of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VLFS can be included. Formulations and several numerical example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33.
起-停车辆巡航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理论和试验数据相结合,建立了起-停车辆巡航跟随仿真系统混合模型,然后根据滑模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点,设计了车间距离控制器;结合建立的车辆巡航跟随仿真系统模型,进行了前车在静止和运动2种情况下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车辆巡航跟随仿真系统模型和控制器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实际起-停车辆巡航跟随情况,该模型和控制器可以用于对起-停车辆巡航跟随情况的研究。  相似文献   
34.
A robust control algorithm for an anti-lock brake system is proposed. The method used is based on static-state feedback of longitudinal slip and does not involve controller scheduling with changing vehicle speed or road adhesion coefficient estimation. An improvement involving scheduling of longitudinal slip reference with longitudinal acceleration measurement is included. Electromechanical braking actuators are used in simulations, and the algorithm used in this study is shown to have high performance on roads with constant and varying adhesion coefficients, displaying nice robustness properties against large vehicle speed and road adhesion coefficient variations. Guidelines are provided for tuning controller gains to cope with unknown actuator delay and measurement noise.  相似文献   
35.
高速铁路路基结构空间时变系统耦合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虑高速线路的实际工况,建立了包括轨道结构和车辆的路基结构空间时变动力系统分析模型.将线路结构及车辆离散为不同的单元,采用能量原理导出了系统动力方程,进一步建立了系统动力矩阵.作为模型的验证,对连续谐波不平顺条件下系统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车辆走行过程中的车体加速度、动轮载以及基床动应力、基床动变形等动态响应结果.计算结果表明,本文中的计算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6.
结合工程实例 ,介绍复杂条件下半桩在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和桩基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7.
赵骏 《港口科技》2007,(3):29-32
以南通港狼山三期通用散货泊位水下地形整治工程为例,介绍了码头水下地形整治工程的实施方案、工程特点、实施要点及注意事项。水下深潭区采用抛填砂枕方案、水下丁坝拆除后来用平顺抛石护岸的替代方案,实施方案科学合理、施工工艺成熟、技术上过关、护岸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8.
黄逢昱  袁洋 《船舶工程》2016,38(8):58-63
针对高稳定度平顶脉冲磁场控制技术对磁体电阻参数辨识的需求,提出了基于梯度下降法的磁体变电阻在线计算方法,可在仅测量磁体端口电压、电流幅值的条件下快速准确地计算磁体电阻瞬时值。分别给出了单线圈和耦合双线圈磁体两种结构下的变电阻在线计算模型,并对相应梯度控制系数的选取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电阻计算方法响应速度高达10ms级,跟踪误差小于0.5mΩ,在测量系统中含有高频谐波和白噪声、测量瞬时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依然实现对磁体瞬时变化电阻值的快速准确跟踪。  相似文献   
39.
驾驶倾向性是汽车行驶过程中操控者情感偏好等特征的动态测度,是车辆安全驾驶辅助系统,特别是其碰撞预警系统中汽车驾驶人意图等心理、意识计算必须考虑的核心参数.以3车道场景为例,分析目标车位于不同车道时周边的交通态势(主要指车辆集群编组关系,重点以目标车位于中间车道为例),设计实验采集人、车、环境等相关动态信息,获取不同态势下驾驶倾向性特征数据,利用动态贝叶斯网络建立时变环境下驾驶倾向性动态辨识模型.实验验证表明,所建模型对驾驶人倾向性类型的辨识准确率可达到91%以上,能够适应多车道情况下驾驶人倾向性类型的动态识别,为以人为中心的个性化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实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0.
为了研究空间变化场地对山区超高墩铁路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以贵州省境内一座超高墩铁路桥梁为工程背景,采用虚拟激励法对此超高墩铁路桥梁在空间变化场地条件下进行了抗震性能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考虑了多维地震动作用下,硬场地、中场地和软场地三种不同场地空间变化分布组合对此类桥梁随机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场地分布组合对超高墩铁路桥梁地震响应影响不同,最高墩处的场地条件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尤为明显;最高墩处为软场地,其他墩为硬场地时结构响应最大,为最不利工况,应予避免;对于超高墩铁路桥梁地震响应分析应充分考虑空间变化场地条件的影响因素,否则会低估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