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3篇 |
免费 | 6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09篇 |
综合类 | 175篇 |
水路运输 | 513篇 |
铁路运输 | 225篇 |
综合运输 | 3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104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1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码头油气回收工艺设计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易挥发的油品及石油产品装船过程中会从油舱内排出油气,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已经越来越明确要求要有相应的措施回收这些排出的油气,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但这些油气回收技术目前并不十分完备。本文以中委合资广东石化2 000万t/a重油加工工程产品码头工程为例,对码头油气回收工艺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22.
223.
介绍车载旅客信息系统中信息终端部分基本构成与配置及主要功能等,阐述了该装置在列车旅客信息系统中工作原理以及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重要作用。通过地铁列车旅客信息系统试验和运用考核,其性能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224.
王浩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2,(3):20-23
根据北京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在满足首都城市规划条件基础上,结合各条客运专线引入枢纽与主要客运站规划建设时机,按照客车运行顺畅性、方便旅客出行、充分利用既有客运设备等原则,对规划年度北京铁路枢纽主要客运站分工进行研究,提出\"七站\"布局规划,分别承担枢纽西南部、东部、东南部、北部等方向旅客列车作业。 相似文献
225.
结合工程案例,介绍杭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的终点站设计,该方案一期节约了工程投资,预留将来延伸条件以及与其他线路的多种换乘条件.说明在一条线路的起终点,往往需要预留延伸或与其他线路换乘的条件,同时也说明车站可能有多种配线形式. 相似文献
226.
227.
针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卸货过程中岸桥、智能运输机器人和场桥设备交互作业, 实际调度环境复杂多变等问题, 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目标, 构建基于混合流水车间的三阶段集装箱码头集成调度模型, 为解决自动化码头调度环境动态性强的特点, 使用1种深度强化学习算法(DDQN)进行求解。依据码头实际调度情况, 使用神经网络实时拟合动作-值函数, 把各阶段设备状态数据输入模型, 采用经验回放机制训练模型, 把单一启发式规则加复合启发式规则作为设备候选行为, 通过强化学习动作选择与动作评估机制, 得到最优的集装箱-设备组合策略, 并与精确算法和常用的几种元启发式策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较大规模算例下, 与目前较为先进的粒子群算法相比, 所提方法的总作业时间平均降低了7.84%, 与理论下界值的差距分别为6.0%, 5.6%, 4.6%, 三阶段设备负载较为均衡, 设备平均利用率为89%, 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小规模算例下, 与Gurobi求解器的总完工时间平均误差为1.99%, 且随着算例规模增加, 所提算法在求解时间上显现出一定的优势, 求解时间最大提升59%, 验证了所提方法对于提升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行效率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228.
彭传圣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4(2):66-70
在改扩建集装箱码头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 建立了计算机动画模拟模型, 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模型试验。结果发现, 码头极限年通过能力为1 5×106TEU, 制约因素是堆场容量, 适当增加拖挂车数量有助于提高船舶装卸作业效率, 以临海路集装箱堆场为进口箱补充堆场, 码头和补充堆场统一协调运作, 年通过能力可以因此提高到2 0×106TEU。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9.
近年来,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基本形成了典型的堆场装卸工艺方案,即堆场整体垂直码头布置,每个箱区配备2台自动化轨道式场桥(ARMG),分别负责装卸船和陆路外集卡装卸相关作业。但在高水水中转比例的码头,由于船侧装卸箱量高于陆路进出港箱量,该方案存在海陆侧ARMG作业不均衡而影响装卸船效率的缺点。通过分析该方案在高水水中转比例码头的不适应性,梳理国内外现有的解决方案,提出新的针对性方案。通过各方案的综合比较,提出解决思路,为类似自动化码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