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8篇
  免费   245篇
公路运输   724篇
综合类   1309篇
水路运输   754篇
铁路运输   827篇
综合运输   13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介绍了俄罗斯机车车辆目前的发展状况,并对2010年-2015年俄罗斯的机车车辆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42.
通过分析国内外移动式线路动态加载试验车(装置)技术水平和现状,提出我国研制移动式线路动态加载试验车的目的和意义。介绍我国移动式线路动态加载试验车的主要功能和技术参数,并与国外同类设备进行比较,提出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研制原则。  相似文献   
943.
在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及水运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港产城融合发展被提到新的高度,成为港口及所依托城市发展的重点。针对如何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这一难题,研究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内涵及机理,分析促进融合发展的3个关键问题,给出解决思路,并结合规划实践,对不同类型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研究思路及结论对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落地实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4.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人才资源、科学技术、投资环境等多方面的支持,而高职院校作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应承担起社会振兴的历史使命。剖析高职院校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深究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明确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提升科研能力、加强政策力度、建立配套机制等几方面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945.
以工作流技术为核心对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管理系统进行建模,从而使项目管理的业务逻辑和具体功能独立开来,达到项目管理的统一、有序的管理,提高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和整体协作性,使系统的组织更顺畅,工作流程更灵活、适应性更强。采用快速开发平台技术,通过参数定制的方式进行开发,相较于传统的编程开发模式,通过对智能报表、数据维护、MVC业务控制和其他参数的管理,可以方便、快速、高质量地开发复杂的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946.
随着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车载终端T-BOX作为汽车网联化关键零部件,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对T-BOX的系统架构梳理、T-BOX主要功能的分析,展现了T-BOX当前技术现状,并结合车路协同技术路线,对T-BOX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47.
针对汽车自动变速器阀体的自动化加工质量检测,本文中提出了一套基于工业内窥镜拍摄的自动化检测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融合机械、电控、视觉、软件等多个模块,以实现自动化视觉检测;并进行系统关键部分的原型研发及拍摄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有效完成阀孔内壁面的完整图像拍摄和缺陷特征提取,有助于提高检测精度,且数据整理方便,有助于提升工厂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948.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于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课题,学术理论界近年来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本文对近年来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系统分析,对未来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9.
文章运用教育生态学原理以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为背景,分析了南通外语教育生态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该研究对促进南通外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50.
The Port of Los Angeles (Port) is the largest container port i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and a catalyst for business activity and employment. Historically, the majority of the Port's workforce lived in the communities directly adjacent to the Port. However, in the latter half of the last century, jobs and economic activity began to shift away from the Port, causing public attitudes in the local communities to change. Instead of being viewed as the source of their livelihood, local residents began to view the port as a generator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industrial blight. Formidable community opposition to Port growth and modernization ensued. Employment within the Port district peaked in the mid 20th century at 100,000. By 2009, the Port had only 12,700 jobs. To re-establish and maintain a long-term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rt and its neighbors, the Port needed to increase the numbers of local residents in the port on a daily basis. The Port looked beyond its traditional role of cargo handling, to leverage creation of new water-dependent job clusters. The strategy incorporates elements of the traditional cluster concept by proposing to co-locate and create synergies between technology developers, university researchers, and marine and maritime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