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4篇
  免费   233篇
公路运输   737篇
综合类   584篇
水路运输   290篇
铁路运输   391篇
综合运输   6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减少客运交通枢纽缝隙及其负面效果,无缝衔接逐渐成为共识。然而,对于什么是"无缝"、怎样做才能"无缝",业内仍然存在分歧。首先对客运交通枢纽的三大功能——换乘衔接、运输组织、引导开发进行梳理,强调换乘衔接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针对换乘衔接功能的核心理念"无缝衔接"进行分析,指出其目标是换乘综合成本系统最优,体现在距离、服务、时间、费用4个方面。最后,针对对外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枢纽、常规公交枢纽、停车换乘枢纽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利用无缝衔接理念增强枢纽换乘衔接功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2.
以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昆明铁路枢纽泥炭土路基工程为背景,介绍了滇池泥炭土地基的工程特性,通过压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工点水泥泥炭土在不同水泥掺量下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密实度、无侧限抗压强度,讨论了初始含水率、密实度、龄期对水泥泥炭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为工程实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93.
吴小娟 《路基工程》2014,(6):168-171
以萧甬铁路绍兴东站及货场迁建工程,采用薄壁筒桩对铁路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为例,介绍了筒桩的设计和施工工艺,并对已施工的薄壁筒桩路基进行沉降观测。结果表明,薄壁筒桩能有效地控制铁路软土路基的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994.
谭汉义 《路基工程》2014,(1):214-220
结合广西沿海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南钦段横岭井等煤矿采空区注浆加固情况,对采空区工程地质、地基加固原理、试验段的设计和检测进行分析,整治后的铁路路基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95.
为研究不同构造条件下混凝土柱-钢梁混合节点的抗震性能,提出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混合结构节点,对其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并与文献已有节点试件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节点能获得较高的承载能力;采用削弱外伸梁端节点的构造措施,能将塑性铰从梁端外移,避免对节点核心区的不利影响,实现“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该新型节点滞回曲线整体呈纺锤形,等效粘滞阻尼系数为0.31,表明端板屈曲能较好耗散能量,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996.
陈峰 《交通标准化》2013,(13):50-51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过去修建的桥梁,现在承受着大量超预期的交通荷载。在经受洪水的洗礼以及车辆船只的碰撞后,很多桥梁产生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其正常状态已受到了破坏。因而,对旧桥进行加固,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也可以增强其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7.
介绍用于轨道交通钢轨焊接接头补强的聚氨酯改性环氧胶粘剂的研制,并介绍其性能及在工厂的应用情况。该胶粘剂可在室温固化并具有较好的胶接性能、耐介质性能和耐湿热性能,使用温度为-55~70℃,可用于轨道交通钢轨焊接接头的补强和伤损修复。  相似文献   
998.
为加强港口工程钢筋连接的全面质量管理,以京唐港某码头工程为依托,提出港口工程管理的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概念。根据西格玛管理的理念和现场钢筋连接的调查考证,将钢筋连接质量缺陷数字化,提出影响钢筋连接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99.
为解决下穿运营线、建(构)筑物的工程安全风险控制问题,分析地下空间下穿工程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研究基于“动态平衡”的地下空间下穿机制,给出安全控制技术,并提出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建议。结论如下: 1)地下空间下穿是既有工程、地层、下穿工程扰动与平衡的动态过程; 2)扰动与控制过程分析是下穿机制研究的重点; 3)安全下穿以稳定性为目标,针对既有结构、地层介质、支护结构、动态管控等方面强化控制措施; 4)可从地质条件、覆跨比、周边环境及沉降控制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下穿工程工法; 5)可通过加固及托换、地层改良固结、隔离和支护等技术,有效提高既有结构、地层及支护结构的安全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决富水砂砾地层中盾构区间前盾范围的土体加固,使得盾构机具备常压开仓换刀的条件,考虑到液氮气化时剧烈吸热的原理,提出了采用液氮冻结技术快速冻结土体的解决思路。通过地面施工垂直钻孔,并下放液氮冻结管,液氮气化吸热,直至冻结面及周围土体,对盾构机前盾1.5 m范围的土体加固。实践证明,在富水砂砾地层中其它封水措施效果达不到安全要求的情况下,液氮快速冻结技术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