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58篇
综合类   58篇
水路运输   30篇
铁路运输   29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By using the soil static and dynamic universal triaxial and torsional shear apparatus, a series of combined cyclic shear tests are performed to simulate the rotation in the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 induced by ocean wave. The tests include the cyclic preloading tests and liquefaction tests in the second loading on saturated loose sand with a relative density of 30%. The all tests are consolidated under isotropic condition. The effect of the cyclic preloading on the resistance to liquefaction of saturated loose sand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ous rotation in the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 i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 that the void ratio of saturated sands has a negligible reduction after cyclic preload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tensity of cyclic preloading (in the amplitude and in the number of cycles), the resistance to liquefaction in the second loading is increased continuously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liquefaction does not occur during the cyclic preloading. The reason i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more stable structure due to the uniformity of the void and the better interlocking of the particles when the cyclic preloading is applied to the saturated sand.  相似文献   
102.
路基动态回弹模量是路面结构设计的重要参数,而路基土回弹模量MR的预估是确定路基回弹模量的基础。基于此,总结分析国内外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预估模型的主要成果,并根据预估模型变量的不同,将典型预估模型分成了3类:第1类(A类)是以应力为变量的预估模型;第2类(B类)是将基质吸力耦合到应力变量中的预估模型;第3类(C类)是将基质吸力作为独立应力变量的预估模型。进而,从每类模型中选取2个被广泛接受的代表性模型,并采用3种土样的重复加载动三轴试验数据,对各类模型的适用性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类模型形式简单,考虑了体应力、偏应力、八面体剪应力等应力变量对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的影响,但对路基湿度状态的反映仅体现在k1,k2,k3等模型参数中;B类模型是基于微观力学理论和热力学定律或基于Bishop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提出的,若通过试验确定有效应力参数,成本高且设备不易操作,若通过经验公式来确定则误差较大;C类模型又分为将基质吸力作为应力的增量和乘积2种形式,增量形式导致MR随基质吸力的变化不受围压、循环偏应力的影响,与实际情况不符,而乘积形式可避免该现象的产生;建议采用乘积的形式来反映基质吸力对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的贡献。此外,为提出适用于中国路基路面设计体系的路基土回弹模量预估模型,应在加载序列、基质吸力测试、预估模型构建、干湿循环影响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3.
天然土体均具有一定的物质组成和内部结构,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工程特性。为探求软土在剪切变形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化规律,研究土体的宏观物理力学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珠江三角洲饱和软土进行真三轴剪切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获取不同剪切速率条件下不同应变阶段的软土力学响应特征和孔隙微观结构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三轴试验前后软土的孔径均主要集中在1~20 μm区间,经三轴剪切试验后软土的微观结构及其参数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如平均孔隙半径减小,孔隙率降低,含水率减少。在剪切过程中,软土的剪切变形存在一个应变阈值(竖向应变4%~5%),当竖向应变小于应变阈值时,软土的小孔隙的百分数随应变增大而减小,中、大孔隙百分数随应变增加而增加;当竖向应变大于阈值后,孔隙分布随应变的变化趋势则反之。软土的微观结构形态及其微观结构参数变化受剪切速率和土的应变值这2个因素影响较明显;孔隙形状参数(S/V)随土的应力状态(广义剪应力q和应变εs)有规律变化。此外,从微观结构层次和分子动力学角度揭示了软土剪切力学行为,软土剪切过程实质是土微(细)观结构不断自我调整的过程,土体的受力变形在微观上主要表现为孔隙大小和形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4.
沪杭铁路下浅埋公路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放路延伸工程的解放路隧道穿越沪杭铁路,沪杭铁路为国家铁路主干线,行车密度很大,为确保解放路隧道施工时沪杭铁路的运输安全畅通,尽量减少隧道施工对铁路行车的影响,保证隧道的安全施工,介绍饱和砂质粉土地层邻河超浅埋隧道下穿既有沪杭铁路的施工技术,包括隧道开挖、衬砌、支护等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施工措施,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5.
美国路基土回弹模量确定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基土回弹模量是表征土基强度的力学参数,是路面结构设计的主要参数,对路表弯沉和路面设计层厚度的确定有很大的影响。回顾了美国地区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室内试验方法、预估本构模型及室外试验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做了评述,指出了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6.
开展了典型中膨胀土、粉煤灰改性土与石灰改性土的基本物理特性、击实特性、强度特性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相比于未改性土,粉煤灰改性土和石灰改性土自由膨胀率、塑性指数、胶粒含量都显著降低;2)随着粉煤灰掺入比的增大,在重型击实标准下,改性土最优含水量呈增大趋势,最大干密度呈下降趋势;3)两种改性土CBR峰值都显著提高,当掺入比合适时,CBR膨胀量显著降低,改性后水稳定性较好;4)两种改性土都可同时满足规范对压实度和CBR的要求。最后探讨了与石灰相比粉煤灰改性方案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7.
研究目的:饱和软黄土地层隧道围岩具有强度低、承载力差、抗变形能力弱等特性,因此对饱和软黄土地层隧道围岩注浆加固参数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依托西安地铁4号线火车站站暗挖西安火车站工程,进行室内黄土力学性能和现场注浆试验,研究含水率对黄土强度特性的影响,分析黄土劈裂注浆浆液扩散的基本规律及劈裂机理,并总结现场隧道围岩注浆加...  相似文献   
108.
为提升临界饱和状态下干线车流通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冲击波理论的干线双向信号协调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考虑车速变化、转向比例、车道变化等因素的干线交通流模型,分析了临界饱和交通干线交通流运行状态与各参数间的关系。第二,构建了以干线双向通过量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通过优化干线公共周期和各交叉口绿信比以提高干线通行能力。第三,构建了以延误最小化为优化目标的二次规划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求解算法,通过优化相位差和相位方案实现了干线交叉口的信号协调。临界饱和交通干线协调控制模型由通过量最大化模型和延误最小化模型构成,考虑各交叉口间的制约影响关系,有效避免了排队滞留、溢出、交叉口“死锁”等现象。采用两阶段优化方法,通过通过量最大化模型优化周期及绿信比,继而应用延误最小化模型优化交叉口相位方案及相位差,获得干线系统双向信号协调最优控制方案。最后,应用临界饱和交通状态干线协调控制模型对南京市中山东路10个交叉口进行了信号协调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临界饱和交通状态干线协调控制模型能对双向临界饱和干线的信号控制方案进行优化,与对照方案相比,优化方案的双向总交通量提升了21.9%,车均延误降低了63.1%,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提升显著。  相似文献   
109.
为解决混合交通流的不确定需求,合理描述不确定参数用以信号配时优化,本文提出交叉口信号控制配时参数区间优化模型。首先,以高峰时段5min采集标段数据,构造交通量区间,修正Highway Capacity Manual 2010(HCM2010)饱和流率计算公式,估计混合交通饱和流率区间;其次,构建信号配时参数区间非线性多目标规划模型,并以交叉口服务水平为性能目标,利用区间序关系与区间可能度模型进行转换,采用多层嵌套遗传算法求解;最后,以北京市道路等级相差较大的两相位与三相位交叉路口高峰时段数据为例,验证信号配时区间优化模型,并运用 VISSIM软件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所建模型可行、有效,且考虑饱和流率区间的信号配 时区间优化模型更适合于关键相位饱和流率波动较大的两相位信号交叉口,机动车平均延误和交叉口通行能力较Webster方法分别优化了35.9%和14.9%。  相似文献   
110.
降雨条件下公路边坡暂态饱和区发展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通过拟定不同的降雨计算方案,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对某高速公路边坡暂态饱和区的发展变化和地下水升降情况进行数值模拟,进而深入研究边坡在降雨过程中地下水位和暂态饱和区的变化规律以及暂态饱和区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决定了饱和区形成的时间,而暂态饱和区扩展面积的大小则受到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共同影响,暂态饱和区形成和消散都具有滞后特点;降雨不会迅速引起边坡中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上升;初始地下水位的高低对暂态饱和区出现的时间和扩展范围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