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00篇
  免费   766篇
公路运输   2925篇
综合类   3846篇
水路运输   2861篇
铁路运输   1267篇
综合运输   767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77篇
  2021年   335篇
  2020年   409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533篇
  2014年   786篇
  2013年   636篇
  2012年   961篇
  2011年   917篇
  2010年   751篇
  2009年   696篇
  2008年   671篇
  2007年   870篇
  2006年   731篇
  2005年   443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灾后路网重建规划可分为应急阶段和全面恢复阶段。文中建立了灾后恢复阶段多期路网重建规划的双层模型,并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进行求解。上层模型考虑到建设资源的限制,以工程总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多期工程效益模型;下层模型是基于出行时间可靠性的用户均衡分配模型。最后结合实际路网进行了算例分析,证明模型和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12.
车桥系统气动特性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侧向风作用下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需要考虑相互气动影响的车辆和桥梁各自的气动参数。为考虑车辆和桥梁的相互气动影响,在常规桥梁节段模型三分力测试装置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三分力分离装置———交叉滑槽系统。该系统利用环形滑槽和直线滑槽交叉点位置的变化来调整车辆和桥梁间的相对几何关系,并能实现车桥系统的同轴转动,从而方便地进行不同攻角情况下气动力的测试。利用交叉滑槽系统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车桥系统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多工况对比研究,讨论了车桥系统的雷诺数效应,分析了车桥间的相互气动作用,比较了车辆在桥上位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交叉滑槽系统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试是可行的;车桥间的相互气动作用对车辆和桥梁的气动力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3.
铁路交通中基于通信的无线定位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熊磊  朱刚  谈振辉 《铁道学报》2004,26(1):73-76
简要阐述无线定位的基本原理和在铁路交通中的具体应用和发展趋势 ,对定位误差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铁路交通定位的特殊性 ,提出适合铁路交通的单、双基站定位方案 ,在定位精度和抗NLOS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建立自适应列车运动轨迹预测模型 ,并对如何提高定位精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14.
铁路电气化工程接触网专业上部安装作业能否一次到位,关键在于其数学模型建立得是否完善科学,特别是新的装配结构的出现,我们没有成熟的技术经验可以借鉴。本文以秦沈客运专线电气化工程为背景,详细介绍了采用组合承力索线夹的支柱装配计算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915.
通过分析温度对混凝土的损伤机理,尤其是混凝土冻害机理,发展了抗冻临界强度理论和早期结构形成学说,从微观角度定性地描述了负温混凝土防止早期冻害所要形成的结构为抗冻临界界面结构。  相似文献   
916.
ABSTRACT

The road roughness acts as a disturbance input to the vehicle dynamics, and causes undesirable vibr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ride and handing characteristics. Furthermore, the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road roughness plays a key role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a vehicle dynamic behaviour and 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 systems. However, the direct measurement by laser profilometer or other distance sensors are not trivial due to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ssues. This study proposes a new road roughness estimation method by using the discrete Kalman filter with unknown input (DKF-UI). This algorithm is built on a quarter-car model and uses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wheel stroke (suspension deflection),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sprung mass and unsprung mass. The estim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the measurements by laser profilometer in-vehicle test.  相似文献   
917.
通过严格解主方程求出原子-腔场复合系统密度算符矩阵元,研究了初始处于真空耗散腔中二能级原子偶极压缩和腔场压缩特性。结果表明,在共振相互作用下腔耗对原子和场的压缩都有显著影响,但在非共振相互作用条件下腔耗对原子和场的压缩影响下降.  相似文献   
918.
摇摆构造可限制结构的地震损伤和残余位移,从而提升结构的震后恢复能力。以消能自复位摇摆框架墩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摇摆刚体假定,建立消能自复位摇摆框架墩结构的动力分析模型,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模型中采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结构的运动学方程,并考虑了桥墩复位碰撞所造成的速度折减以及预应力束和阻尼器的失效。以黄徐路摇摆桥梁结构为工程背景,对消能自复位摇摆框架墩结构进行实例分析、参数分析和易损性分析。实例分析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阻尼器和预应力束的联合应用可减小结构的位移反应,阻尼器刚度的量纲一化参数(ρd)越大则结构减震效果越好,且在脉冲近场地震作用下的减震效果更为明显。针对阻尼器屈服、阻尼器失效、预应力束失效和结构倒塌4个极限状态的易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在E1地震作用下,阻尼器失效、预应力束失效和结构倒塌的发生概率极小;在E2地震作用下,阻尼器极易发生屈服,阻尼器失效和预应力束失效的概率小于20%,结构倒塌的发生概率近乎为0;在脉冲近场地震作用下,ρd增大可降低各极限状态的发生概率,预应力束刚度的增大对各极限状态的发生概率影响较小,预应力束初始应力的增大会增加预应力束失效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919.
发射内弹道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世平 《舰船科学技术》2007,29(A01):130-133
对以燃气-蒸汽式发射动力装置为动力源的导弹冷弹射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冷却水汽化机理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状态的冷却水,提出了不同汽化方式组合的冷却水汽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弹射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并推导出各个阶段的汽化方程和能量平衡方程,建立了发射内弹道基本方程组。计算模型改进后,发射内弹道的计算精度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920.
在三维空间里设计水面舰艇的船体结构是军船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介绍船体结构三维设计的构思;三维设计方法与传统二维设计方法的比较;目前三维设计可达到的设计深度。详细论述结构三维设计的研究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法,揭示三维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最后提出舰艇船体结构三维设计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