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2篇
  免费   238篇
公路运输   781篇
综合类   385篇
水路运输   182篇
铁路运输   363篇
综合运输   3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61.
考虑变质量的路基沉降应力变形协调分析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针对传统分层总和法存在小变形假定和无法考虑地基排水引起的质量变化等缺点,在不同参考构形等概念的基础上,重新解释了应变和压缩模量等度量的内涵,结合分层总和法和有限变形理论的基本思想,提出考虑变质量的应力变形协调分析法,用于计算最终沉降和固结沉降。对手排水和不排水路基的沉降问题,分析了最终沉降量的协调解与两种传统解的计算差别及其相对误差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新方法在预测路基固结沉降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最终沉降量的协调解和两种传统解均随着压缩层厚度的增加近似按双曲线规律增加,随着荷载的增加近似按线性规律递增;常用的不考虑应变历史修正的传统解计算结果偏小;协调分析法能提高顸估路基固结沉降的精度等。用新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计算路基的最终沉降和固结沉降。  相似文献   
962.
一种填筑软土路基的稳定性控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虑软土强度随固结度增长的因素,采用有效固结应力法对路基进行稳定性分析,提出了根据现场实测沉降修正理论固结度的方法;同时考虑路基工后沉降要求,确定施工进程中任意时刻的容许填筑高度。所编制的计算程序可用于指导软土路基的安全填筑。  相似文献   
963.
旧路拓宽地基差异沉降形成机理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拓宽工程,选取典型断面,应用分层总和法进行特征点位的地表总沉降和差异沉降计算,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确认分层总和法适用于旧路拓宽沉降计算。基于分层总和法的基本原理,针对道路拓宽工程的荷载形式,综合分析初始自重应力场、一次附加应力场和二次附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以及应力水平与压缩模量的关系,指出一次附加应力和二次附加应力相向增长的叠加效应是导致旧路边坡区域浅层地基差异沉降显著的主要原因,土层压缩性高是导致深层地基差异沉降的主要原因。结合道路拓宽工程的施工特点,指出旧路路面区域饱和软土层差异沉降控制应通过新路拓宽区域地基处理改变其二次附加应力场分布,降低二次附加应力水平,减小总沉降量以控制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964.
根据沉降数据的特性,以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为核心技术构建预测模型,提出了一种路基沉降预测的新方法。由于测量误差不可避免,沉降数据通常含有噪声,不宜直接进行拟合,因此首先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原始沉降数据进行降噪预处理,然后馈送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完成沉降预测。最后用某高速公路实测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并与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小波分析结合支持向量机的模型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将该模型应用于公路软基沉降预测是可行的和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965.
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工后沉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薄板变形理论和Winkler弹性地基模型计算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工后沉降量时,通常忽略了水平加筋垫层的水平抗力作用,本文引用双参数地基模型考虑该水平抗力对工后沉降的影响,推导了桩土加固区工后沉降的计算公式,对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工后沉降计算进行工程实例验算及参数分析,包括上覆路堤荷载水平、布桩形式、桩间距、垫层及桩间土的刚度等主要因素的影响。计算表明,加筋垫层的水平抗力对于降低工后沉降量是有利的,其影响不容忽视。加筋垫层的弹性模量及桩间土地基反力系数对工后沉降计算值影响较大,计算时应合理确定这些参数值。  相似文献   
966.
针对长江口软土地区围堤工程工后沉降量预留往往不准的问题,对该区域淤泥质黏土进行了一系列一维固结试验,研究该地区软土的固结、次固结特性,探究该区域软土的压缩指数、次固结系数及次固结系数与荷载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长江口地区软土压缩指数小于典型上海软土的压缩指数;该地区软土具有明显的次固结特征,淤泥质黏土的次固结系数在0. 01~0. 025;次固结系数随着荷载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提出了该地区考虑次固结沉降的围堤工后沉降预测方法。试验所得结果及工后沉降预测方法对长江口软土地区的围堤工程工后沉降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7.
胡高松  张海军 《水运工程》2019,(S2):114-118
在海上超软地基施工砂袋围堰时,因地基淤泥深厚、承载力差,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筑堤基础不稳。目前由于国家对用海审批严格,严禁超越用海使用红线,所以无法通过采用传统工艺加大底层持力砂袋或围堰前沿抛石、填土等进行压脚扩散荷载。通过对砂袋围堰形成过程的受力分析,并进行典型段试验,采用整体通长砂袋筑堤的方法,得出解决砂袋围堰不均匀沉降的更优方案,可以使砂袋筑堤过程受力均匀,减少不均匀沉降,加快施工速度。  相似文献   
968.
介绍了北京地铁10号线麦子店—三元桥站—亮马河站区间(左右线净距离仅为1.7~3m,平行穿越长度为235m)及旁穿12层全装配壁板居民楼(与其基础水平净距离3.7~5m左右,垂直距离为11.7m)的施工总体思路和具体做法。其中首次提出了综合松散系数K的理论计算公式并给出了K的实测方法。在合理使用铰接装置和超挖刀、控制盾构推力、及时复拧管片螺栓等常规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盾构曲线段施工的两个新措施:一是考虑到盾构机的惯性,曲线段提前3~5m开始转弯,并提前3~5m结束转弯;二是考虑到曲线段盾构在管片脱出盾尾后产生扭转而非平移,对盾构进行预偏转。  相似文献   
969.
土工格栅加筋路堤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修筑了4段连为一体的试验路堤.其中3段含土工格栅加筋层,格栅层间距各不相同,另1段没有加筋.用土压力盒测量了每段路堤底部的竖向土压力.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有限元模型,模型得到了试验数据的验证.用该有限元模型对土工格栅加筋路堤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了加筋层间距以及路堤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和弹性模量等因素对加筋路堤沉降和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70.
引入桩端压力相互影响极限深度判定条件,反映群桩-地基荷载传递状态.基于Mindlin理论,建立了半空间弹性体内部双集中力地基应力解,且引入土材料的应力扩散性质,推导了桩端压力相互影响极限深度近似解,提出了螺旋群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分析了3种布桩形式的螺旋群桩基础的沉降计算值和实测值.结果表明,本研究计算方法得出的沉降计算值较等代墩式基础沉降法计算值更接近于螺旋群桩基础的实测沉降值,说明建立在Mindlin应力解基础上的桩端压力相互影响极限深度判定条件能较好地反映桩端地基应力叠加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