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84篇
公路运输   190篇
综合类   119篇
水路运输   167篇
铁路运输   142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浅埋隧道仰拱计算模型与动态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建中  邹正明  吕康成  伍毅敏 《公路》2007,(12):199-203
由于缺少仰拱设计的理论依据,目前许多隧道的仰拱设计不尽合理,在浅埋隧道的仰拱设计中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分析软基与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关系,提出了浅埋隧道仰拱荷载的确定方法,其中以仰拱荷载系数将拱顶地层对隧道结构的垂直压力与仰拱荷载联系起来。结合仰拱的施工工艺,建立了三铰拱仰拱力学模型,给出了合理拱轴线的方程和内力计算公式。提出了浅埋隧道仰拱的设计步骤,并结合工程算例做了进一步说明。考虑到隧道开挖揭露的地质条件可能与设计勘察的地质条件有出入,建议将动态设计的理念引入到仰拱设计,使设计依据可靠,设计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612.
针对某隧道软弱围岩下穿公路段在原台阶法施工中出现地表下沉、开裂等问题,提出双下侧导坑施工方法,分析其传力机制,并应用MIDAS软件建立仿真模型,进一步研究该工法的施工性态。结果显示:(1)该工法能改善隧道的受力,施工的关键步为环形土的开挖,核心土对隧道受力是有利的;(2)隧道的薄弱位置是侧导坑的坑脚、侧导坑和隧道的搭接地方、隧道的墙角和拱脚位置;(3)在有侧导坑条形基础的条件下,局部加固其下方的地基对改善围岩变形与结构受力的效果不明显。从经济及加固效用的角度考虑,施工时加固重点应在侧导坑的条形基础本身,如基础的厚度、侧坑与隧道的搭接地方、侧坑的拐角等;若围岩不稳定,应保证在有核心土的存在下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613.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育观念的提升,"减少地表开挖"的理念已逐渐落实在隧道设计及施工实务上。以往,隧道穿越浅覆盖段采明挖法(开膛剖肚)的方式,已逐渐被暗挖法(直接穿越)所取代;因此,管幂先撑浅埋暗挖设计,在未来一段期间内,即使是在一些地质不尽理想的超浅埋段将不断被尝试。以台湾北部某执行中的双孔公路隧道为例,探讨超浅覆隧道遭遇废煤坑采管幂施工之补强技术。由于案例穿越一旧崩塌地形成之谷地地形下方,不仅覆盖极薄,遭遇的废煤矿碴自立性极差,几乎非原设计之管幂工法足以因应;但经紧急采取双层管幂、钢管加劲及拱盖培厚等管幂补强技术后,勉为通过,其处理经验与心得,希供后续类似案例之参考。  相似文献   
614.
以珠海高栏港区某吹填超软土浅层处理工程为依托工程,设立了排水板不同间距的试验区,通过现场监测与检测,从真空度、沉降量和土工试验参数等指标分析了排水板间距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排水板间距越小,受施工扰动的影响最大,其加固效果并非最优;2)经试验比较,排水板间距为0.8 m为最优方案;3)浅层加固后,地表硬壳层厚度至少为40 cm,满足后续施工需求。  相似文献   
615.
船舶和海洋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船舶数学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消除船舶试验数据中含有的噪声等不良因素,获取准确的数据用于建模,将小波阈值消噪法用于数据预处理,通过仿真对比了消噪前后辨识出的船舶模型相关参数,并将辨识结果用于耙吸挖泥船变吃水作业状态下的运动仿真,验证了小波阈值消噪在耙吸挖泥船参数辨识中的有效性及其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616.
基于浅表层超软弱淤泥地基真空预压处理技术的特点,建立了浅表层超软弱淤泥砂井地基的固结理论。该理论的解析解考虑了浅表层超软弱淤泥地基真空预压处理技术所存在的负压非均匀分布的边界条件问题,更接近工程实际情况,计算精度可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617.
本文以工程实例为基础,探讨声纳侧扫、海洋磁力、声学探测和浅地层剖面法等多种手段在管线调查工程中的应用思路及方法,总结了各种手段的优缺点,以及各种手段的优缺点互补性。  相似文献   
618.
张冬梅  张博恺  刘志刚 《隧道建设》2015,35(11):1121-1126
经验表明,在软土、浅埋大断面隧道开挖方案中,加固方式对衬砌结构受力、隧道收敛变形和地层位移影响显著。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具有隧道埋深浅、结构断面尺寸大、地质条件差、地理位置政治敏感性强等特点。以该隧道为背景,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大直径钢管管幕冻结法施工和隧道开挖方案对衬砌结构受力和地层变形的影响。经分析发现:不同开挖方案对衬砌受力、变形和地层位移的影响显著;在分台阶开挖过程中,台阶越小,引起的衬砌受力、隧道收敛变形和地层位移越小;管幕冻结对改善衬砌受力和地层位移效果显著,根据管幕冻土受力特性对其关键受力部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19.
拱部采用双层初期支护的浅埋大跨地铁隧道工程实例十分有限,支护结构的组合形式选择与每层厚度确定还缺乏经验。针对这一问题,以大连地铁2号线兴工街站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双层支护的组合形式及支护的刚度比对结构上的围岩压力及隧道上覆地层沉降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双层格栅、外层型钢-内层格栅、外层格栅-内层型钢3种组合形式中,外层格栅-内层型钢最适合兴工街车站隧道,合理的支护厚度为外层35 cm,内层20 cm。2)外层初期支护为主要承载结构,承担的围岩压力随外层与内层支护刚度比增大而增大;内层初期支护为次要承载结构,承担的围岩压力随外层与内层支护刚度比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620.
魏龙海  程勇  刘继国 《隧道建设》2015,35(11):1141-1149
拱北隧道为一座滨海软土隧道,开挖断面达340 m2,采用超前管幕预支护下的多台阶分部开挖方案。采用ANSYS软件对五台阶15分区方案和四台阶8分区方案的隧道结构受力规律及安全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五台阶15分区方案和四台阶8分区方案都能够满足结构安全要求,但在临时支撑拆除过程中,2种方案的施工安全性差异较大;2)四台阶8分区方案在下半断面临时支撑拆除后、三次衬砌尚未施作时,下半断面边墙及仰拱处的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受力较大,施工安全性较低;3)各部开挖后应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并应尽快施作第2层衬砌结构,以减小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