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6篇
公路运输   29篇
综合类   23篇
水路运输   129篇
铁路运输   1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吴忠  张开 《船舶》2016,27(4):87-92
以左舷配备2台450 t起吊机的单舱万吨重吊船为例,分析两个克令吊联合起吊1 000 t载荷的过程。在试验过程中,采用水箱式载荷,通过压载水调节和安装舷侧浮筒提高船舶稳性,研究起吊过程中船舶状态,并对该试验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32.
为研究地面边界条件对汽车外流场数值模拟的影响,制定了两种方案对某微型车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的地面边界条件对汽车的底部流场有很大的影响,而对上部流场影响不大;不同的地面边界条件对汽车的气动升力和前轮的升力影响很大,对气动阻力和后轮升力影响较小;在汽车的外流场数值模拟中,采用移动地面条件可以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  相似文献   
33.
升卧式闸门一般跨度不大,在水利上应用较多,在船闸工程中应用较少,尤其在23 m口门三级通航建筑物上的应用缺少工程实例和经验。以丹金船闸为研究对象,比选适应23 m口门及水文条件的三角门和升卧门,对大跨度升卧门设计难点及应对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4.
不同侧船体对三体船横稳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侧船体对三体船水动力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对横稳性的影响,构建了四型主船体相同而侧船体不同的三体船型线方案,计算了各型线方案的横稳性高,再应用 CFD 工具分析了不同侧船体方案对三体船阻力和横倾恢复力矩的影响,并通过模型试验对 CFD 阻力结果进行了验证。对比分析三体船初稳性高和横倾恢复力矩等数据发现,侧船体排水体积虽小,但作用在其上的横向动升力矩对三体船横稳性的影响不可忽视,特别是在航速较高时。  相似文献   
35.
文章基于分离涡数值模拟法对不同来流速度和不同来流方向下FDPSO水动力系数(包括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和压力系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升、阻力系数时历曲线表现为“脉动性”,由于上游立柱周期性尾涡作用,导致下游立柱阻力系数较上游立柱系数略大;下游立柱升力系数周期性强于上游立柱。由于浮箱布置不同,串列与并列浮箱之间阻力系数与升力系数表现不同。由于P5位于P1“屏蔽区”,导致P5阻力系数较P1阻力系数小;而P6受到P8尾流作用,导致P8阻力系数较P6大。由于并列浮箱之间流体排斥性作用,导致P3和P7、P4和P6升力系数均值为一正一负,但P4和P6所受升力系数较P3和P7要大。由于流场三维特性与尾涡各向向异性特点,导致不同截面下压力系数为“W”型变化趋势,表现出驻点/尾涡撞击点、边界层附着区和尾涡分离区域。  相似文献   
36.
以NACA0012为研究对象,采用2种湍流模型对翼型绕流进行模拟,通过与实验值对比,确定了合理的湍流模型.分别计算分析了船用水翼添加前缘抽吸作用、后缘喷水作用、吸喷结合作用后,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升阻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船用水翼在微吸水、喷水或吸喷结合作用下均提升了翼型的升阻比,起到了增效的作用.开展了翼型在无吸喷、单吸口、单喷口及吸喷结合形式下的定常与非定常空泡流动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前缘吸水可以抑制空泡的发展,尾部喷水却会使翼型空泡分布扩大化,吸喷结合形式较为适中;针对翼型的3种改进均使空泡周期增长,可抑制单位时间内空泡云的脱落,减少对水翼表面的剥蚀.  相似文献   
37.
基于NVO策略的CAI工质分层特性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通用流体计算软件STAR-CD建立了可控自燃(CAI)发动机模型,重点分析了负气门重叠(NVO)策略10°CA BTDC时工质的分层特性。研究了不同配气定时以及不同气门升程工质分层程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对自燃着火区域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进气门开启(IVO)时刻的逐渐推迟,工质分层程度增强,自燃着火区域体积变大;随着气门升程的逐渐变大,工质分层程度增强,自燃着火区域体积变大;工质分层程度主要受进气门关闭(IVC)时刻总湍流动能值的影响。总湍流动能值越大,混合越剧烈,压缩末期工质均匀性增强,分层程度减弱;压缩末期自燃着火区域体积的变化趋势与工质分层程度的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38.
施海涛  李松玲  唐凡  魏来  沈涛 《船舶工程》2019,41(S1):75-77
船用环境下,由于升降机的井道空间(包括底坑深度、顶层高度)资源紧张,导致物流输送任务路径受限制。为了提高井道空间利用率,可采用直线电动机强制驱动,并通过分段提升的方式,实现井道无底坑、无顶层高度的布置需求。文章分析了无底坑、无顶层高度的船用升降机的需求,介绍了实现方法和关键技术,并制造原理样机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9.
针对乌江思林、沙沱两座升船机船舶1.6 m吃水控制标准导致载货量偏低的实际问题,开展超吃水船舶进出升船机船厢系统性的实船试验,论证船舶吃水标准提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船舶出厢为控制性工况,2.0 m吃水船舶正常出厢实测最大下沉量16.46 cm,富余水深大于30 cm;基于实船试验数据改进的下沉量预测公式,将船舶实际下沉量预测精度提高1倍以上;按目前2座升船机运行水位协调机制,上下游水位变化在10 cm以内,船舶最大吃水提升至2.0 m是可行的。建议在运行中按照1.8~2.0 m吃水逐步放宽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40.
半潜船船型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描述了半潜船的船型特点,以及其对大型海上目标等运输和安装的优点及其多功能性,并对半潜船的发展前景作了市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