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6篇
公路运输   67篇
综合类   60篇
水路运输   12篇
铁路运输   9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彭艳周  陈凯  丁庆军 《公路》2011,(4):160-163
针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成本高、能耗大等问题,以钢渣粉、超细粉煤灰、硅灰等作活性细掺料、细河砂作集料,进行含钢渣粉RPC的研制.研究分析了水胶比、砂胶比及钢纤维掺量等配比参数对含钢渣粉RPC强度的影响,确定了含钢渣粉RPC的适宜水胶比、胶砂比及钢纤维掺量.按这些配合比参数在一定的胶凝材料组成下,经...  相似文献   
92.
分析了5年以上的陈化转炉钢渣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以及稳定性能;研究了水胶比、集浆比以及钢渣粒径对透水混凝土强度和透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集浆比、粒径大小是影响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的关键因素;水胶比对钢渣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影较大,对28 d抗压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3.
二灰钢渣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二灰钢渣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3种配比的二灰钢渣混合料抗冻性能、干缩性能、抗冲刷性能试验,并与二灰碎石类集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灰钢渣的抗冻性能优于二灰碎石,而其干缩系数明显小于同配比二灰碎石;配比为5:15:80的二灰钢渣抗冻性能、抗干缩性能、抗冲刷性能均最优.  相似文献   
94.
针对青岛地铁隧道特殊环境和TBM施工特点,提出了TBM出渣系统方案。本出渣系统作业是通过渣土运输车、翻车机、皮带输送机与TBM合理匹配来完成的。分析了TBM施工出渣量及技术指标,设计了渣土运输车、翻车机、皮带输送机三种设备技术方案,并阐述了其技术创新点。在工程应用中,出渣系统运行状况良好,出渣效率高,充分发挥了TBM施工优势,保证了掘进速度及总体工期。出渣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好、操作便捷、环保无污染等特点,在地铁施工领域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5.
中国钢渣排放量大,综合利用率较低,堆放占地且污染环境,急需开展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而钢渣体积安定性不良且变异大是制约其大规模利用的首要原因。通过基于钢渣中f-CaO含量、分布、反应活性及与水反应难易程度提出钢渣集料体积膨胀演化模型,并利用钢渣粉、钢渣骨料的浸水膨胀试验开展体积膨胀模型参数的检验、拟合与验证。采用90℃热水浴浸泡试验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钢渣体积膨胀率、颗粒胀裂率与钢渣中f-CaO含量之间的关系,最后运用ABAQUS有限元模拟中的温度-位移模型和材料脆性断裂模型研究f-CaO的体积膨胀对钢渣骨料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渣体积膨胀与f-CaO的含量及分布、钢渣颗粒粒径的大小、浸水温度等因素有关,钢渣体积膨胀模型能很好地预测其体积膨胀的发展规律,模型参数可以通过浸水膨胀试验拟合确定,且采用二阶体积膨胀模型对钢渣粉、钢渣集料的浸水膨胀率预测较为准确。钢渣骨料的体积膨胀率与胀裂率均与f-CaO的含量密切相关,90℃浸水胀裂率宜控制不大于10%。ABAQUS温度-位移模型和材料脆性断裂模型能够近似模拟不同位置及富集程度的f-CaO体积膨胀对钢渣脆性裂纹的产生与扩展,模拟结果表明,位于近表面的f-CaO比内部f-CaO更容易造成局部胀裂。  相似文献   
96.
合理利用巨量工业废渣发展绿色建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建筑工程耗能相当大,随着人类对自然界开发力度的加大,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原始能源在逐渐减少,建筑材料应向环保、节能方向发展.本文阐明了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建设生态家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成为21世纪建材工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相似文献   
97.
测试了水胶比为0.35,矿渣掺量为30%,50%和80%及粉煤灰掺量为30%和50%的混凝土在应力水平S≥0.80时的抗弯疲劳寿命,分别采用热分析法和压汞法测试了胶凝材料组成、水胶比与相应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硬化浆体的非蒸发水量和孔隙率。测试结果显示:在应力水平S≥0.85时,混凝土的疲劳寿命随强度的提高而提高;在水胶比相同的情况下,非蒸发量随矿物掺合料掺量而变化,从而使基体孔隙率产生变化,影响混凝土强度和低周疲劳性能。基体孔隙率的降低,提高了基体密实性和基体抑制裂缝扩展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混凝土低周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98.
在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使用5种不同剂量的粉煤灰和钢渣来取代部分水泥,研究其对混合料相关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粉煤灰替代量为25%时,其马歇尔强度有所提升,其余路用性能均有所下降,建议控制量在25%以内;2)添加钢渣后,混合料的所有性能均有所下降,要严格控制钢渣的替代量在40%以内。  相似文献   
99.
针对余泥渣土受纳场设计方面采用的设计思路和安全环保理念进行了分析探讨,并详细介绍了受纳场的总体布局、填埋设计、边坡稳定性研究和绿化环保设计。  相似文献   
100.
为研究大掺量钢渣微粉-水泥稳定碎石的性能,采用自制复合激发剂激活钢渣微粉(ASSP),开展了不同胶凝材料剂量(质量分数4%、5%和6%)大掺量(质量分数100%、90%、70%、50%)ASSP-水泥稳定碎石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UCS)与5%胶凝材料剂量不同龄期(7,28,90 d)的UCS和劈裂强度(SS)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5%胶凝材料剂量100%和70%ASSP-水泥混合料的抗压与劈裂回弹模量、抗冻性、干缩与温缩以及SEM、XRD微观试验,并与对照组P·S·A32.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胶凝材料剂量增加,ASSP-水泥混合料的UCS和SS均越大,且同剂量下,70%和50%ASSP-水泥混合料强度与对照组的相当;通过调整胶凝材料剂量,大掺量ASSP混合料7 d的UCS完全能满足不同公路等级基层、底基层的要求;各ASSP-水泥混合料不同龄期UCS和SS、抗压与劈裂回弹模量的变化规律与对照组一致,均随剂量和龄期的增加而增大,抗冻性均满足要求;随ASSP掺量的增大,混合料干缩系数越小,温缩系数越大,掺入适量ASSP能减少混合料的干缩开裂;不同ASSP掺量混合料的主要水化产物为C-S-H、AFt和CH等,ASSP混合料的早期水化慢,水化产物数量少;28 d后70%ASSP混合料的水化产物C-S-H、AFt特征峰值与对照组相当,SEM结果与此一致;7 d后100%ASSP混合料胶凝浆体形貌和界面过渡区中浆体与骨料间连接不紧密,ASSP-水泥的浆体形貌较好,混合料结构密实,孔隙和裂缝的数量明显减少,较好地解释了混合料的宏观力学性能。可见,将大掺量ASSP-水泥稳定碎石用作路面基层完全是可行的,该研究为此类材料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