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9篇
  免费   106篇
公路运输   559篇
综合类   1080篇
水路运输   1110篇
铁路运输   245篇
综合运输   11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高速铁路无缝线路上普遍敷设500 m长钢轨。500 m长钢轨焊接系统具有复杂的工艺流线,在吊运、焊接、输送等各环节均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易产生重大生产事故。因此,为提高500 m长钢轨焊接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针对钢轨焊接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一种基于LEC评价法的风险评价方案,并利用本质安全理论和全寿命周期安全管理理论针对性地提出风险应对措施,为500 m长钢轨焊接系统的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运营维护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铁路车站股道运用排序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守车站股道运用条件,在引入时间窗、权重和有限度3个参数的基础上,利用排序理论构建车站股道运用排序模型。结合列车在车站的实际作业过程和进路编排,利用启发式算法对模型求解,得到股道运用初始方案。基于排序原则选择、进路编排方式和多方案选优3种解改进策略对股道运用初始方案进行改进,得到股道运用改进方案。利用现代柔性理论,设置1个人—机交互接口,以股道运用可行性为第1优化目标、均衡性为第2优化目标,建立股道运用的柔性模型,按照人—机交互会话的方式进行求解。采用该模型与算法编制的铁路车站股道运用自动编排系统,目前已在广州东站和韶关站初步运用。  相似文献   
33.
编组站系统能力协调度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编组站实际作业过程为研究背景,基于编组站车流到达的不均衡性,将每一时段[ti-1,ti)的车流输入强度划分为3种不同的到达状态,结合对车流状态及编组站各系统能力的分析,得出编组站系统作业能力的协调度计算公式,最后,根据某编组站的实际车流量,计算出该编组站车流密集到达状态下的系统协调度。实例计算分析表明:所得出的协调度计算结果能够反映出编组站系统能力协调的薄弱环节,为提高编组站整体作业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基于深部巷道工程由于其复杂的赋存条件和应力环境使得浅部工程的支护技术和方法不能满足深部巷道工程的需要,采用松动圈理论对冬瓜山采矿巷道进行支护设计。通过对松动圈支护理论及松动圈测试进行研究,将不同地方围岩破坏情况(松动圈值)分为松动圈基准值(Lp1)和关键点松动圈值(Lp2),作为支护参数设计的量化指标,对巷道不同地方采取有区别的支护。将其运用于深部采矿巷道支护工程实践,通过现场位移监测验证了松动圈支护技术在深部工程应用中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5.
从地铁换乘枢纽设施的组成、分类方面,将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空间理论引入换乘枢纽的平面布置设计,提出按照换乘枢纽流线组织,将设施分为高级中心、次级中心、低级中心,并结合影响服务区进行布局的方法,以北京南站换乘枢纽为例,验证中心地空间理论在地铁换乘枢纽设施布置设计方面应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6.
本文提出了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破坏载荷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新的高强度钢材环肋圆锥壳的球壳模型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建议今后在模型实验和现役潜艇的耐压船体寿命估算中采用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37.
A simple formulation for predicting the ultimate strength of ships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rive a simple analytical formula for predicting the ultimate collapse strength of a single- and double-hull ship under a vertical bending moment, and also to characterize the accuracy and applicability for earlier approximate formulations. It is known that a ship hull will reach the overall collapse state if both collapse of the compression flange and yielding of the tension flange occur. Side shell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compression and the tension flanges will often fail also, but the material around the final neutral axis will remain in the elastic state. Based on this observation, a credible distribution of longitudinal stresses around the hull section at the overall collapse state is assumed, and an explicit analytical equation for calculating the hull ultimate strength is obtained.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erived formula and existing expressions is made for largescale box girder models, a one-third-scale frigate hull model, and full-scale ship hulls.List of symbols A B total sectional area of outer bottom - A B total sectional area of inner bottom - A D total sectional area of deck - A S half-sectional area of all sides (including longitudinal bulkheads and inner sides) - a s sectional area of a longitudinal stiffener with effective plating - b breadth of plate between longitudinal stiffeners - D hull depth - D B height of double bottom - E Young's modulus - g neutral axis position above the base line in the sagging condition or below the deck in the hogging condition - H depth of hull section in linear elastic state - I s moment of inertia of a longitudinal stiffener with effective plating - l length of a longitudinal stiffener between transverse beams - M E elastic bending moment - M p fully plastic bending moment of hull section - M u ultimate bending moment capacity of hull section - M uh ,M us ultimate bending moment in hogging or sagging conditions - r radius of gyration of a longitudinal stiffener with effective plating [=(I s /a s )1/2] - t plate thickness - Z elastic section modulus at the compression flange - Z B ,Z D elastic section modulus at bottom or deck - slenderness ratio of plate between stiffeners [= (b/t)(y/E)1/2] - slenderness ratio of a longitudinal stiffener with effective plating [=(l/r)(y/E)1/2] - y yield strength of the material - yB , yB , yD yield strength of outer bottom, inner bottom - yS deck, or side - u ultimate buckling strength of the compression flange - uB , uB , uD ultimate buckling strength of outer bottom - uS inner bottom, deck, or side  相似文献   
38.
钢管混凝土拱桥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随动硬化理论和钢管混凝土组合材料恢复力模型 ,提出了复杂应力状态下钢管混凝土组合材料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 ,对一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车—桥体系的动力响应分析 ,并进一步研究钢管混凝土组合材料进入塑性后对体系振动的影响 ,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为钢管混凝土拱桥动力性能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沥青混合料转运车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分析沥青混合料转运车的工作原理及作用的基础上,根据相似理论,设计了沥青混合料转运车相似模型,试验揭示了其结构参数对改善沥青混合料离析程度的影响,得出了材料离析率与螺旋轴转速、螺距及螺旋半径之间的关系,为沥青混合料转运车的设计开发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0.
边坡滑动面三维空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提出了一种用三维潜在滑移面法分析三维边坡滑动面及稳定性的新方法,该方法根据弹塑性有限元的应力分析结果,用数值积分方法确定边坡的潜在滑移面、最危险潜在滑移面和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通过对大量三维边坡实例的稳定性安全系数及最危险滑动面的分析得出,三维边坡按平面边坡处理会引起较大的分析误差,三维边坡应该按三维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