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17篇 |
免费 | 31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972篇 |
综合类 | 571篇 |
水路运输 | 768篇 |
铁路运输 | 603篇 |
综合运输 | 11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8篇 |
2024年 | 151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177篇 |
2021年 | 240篇 |
2020年 | 135篇 |
2019年 | 117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93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117篇 |
2014年 | 213篇 |
2013年 | 143篇 |
2012年 | 211篇 |
2011年 | 233篇 |
2010年 | 165篇 |
2009年 | 140篇 |
2008年 | 144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104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根据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下面层的受力特点和功能要求,在选取合格原材料的基础上,初拟了3种级配组成,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完成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重点评价了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强度性能.另外,在研究中使用了汉堡车辙试验方法来综合评价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并运用临界弯曲应变能的方法来评价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242.
笔者在文中对高速运动的滑坡岩体与途中山体发生碰撞时能量的传递及转化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了滑坡岩体解体破碎时可分配能量的表达式及碰撞后滑坡体的平均速度和运动方向,为进一步研究远程活动阶段碎屑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3.
244.
本文对8一节点四边形轴对称杂交/混合元AXHM16进行了系列考核:(1)考查AXHM16是否含有零能变形模式,以查明它的含秩状况;(2)通过受内压作用的厚壁球壳考题,观察AXHM16的转轴不变性和其它性能表现。事实表明:AXHM16满足单元合理足秩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不含零能变形模式,单刚合足秩。数值考核表明:AXHM16具有很好的位移精度和应力精度,对坐标转轴的敏感程度并不明显,且在近乎相同的 相似文献
245.
林少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1998,(2)
危牛裕祝希遥? APPLICATION SYSTEMSTX@林少培IntroductionThebreakthroughworkbyHopfield[1,2]in1982describeshowthecomputationalcapabilitiescanb?.. 相似文献
246.
划痕试验法的物理模型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总结了划痕试验法的物理模型及研究现状 ,临界载荷与涂层和基体之间的界面剪切强度和附着功有物理关系 ,临界载荷能够表征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247.
通过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实地勘测和调查 ,对撞车过程进行了事故成因分析 .在对现场模型合理简化的基础上 ,运用力学原理为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 ,划分事故责任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 相似文献
248.
荷载横变位下箱梁剪滞效应的二次抛物线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于以往将荷载作用于箱梁的肋板处研究剪力滞效应,采用将对称的荷载作用于上翼缘板的其他横向位置,结合数值模拟的结果,以二次抛物线作为箱梁翼缘板的纵向位移函数,通过能量变分法,推导出荷载作用在横向任意位置时箱梁的应力,从而得到荷载在不同横向位置时箱梁剪力滞效应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49.
张卫国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13,26(2)
水压爆破是一种节能环保新型爆破技术,在提高工效、缓解工期压力、节省成本和保护环境等方面有比较显著的效果.通过介绍水压爆破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结合在沪昆客专贵州段5标茅坪山隧道掘进施工中的实际应用,检验了水压爆破的优越性,对水压爆破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分析,为水压爆破的推广使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50.
考虑青藏线(格-拉段)高海拔、强太阳辐射的气候特征,计算了沿线不同地区月平均太阳辐射强度,并与文献结果进行了比对.获得了列车行经不同站点时单位时间车身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及一个运行周期内吸收的太阳辐射总量,分析了各次列车对太阳辐射吸收量存在差异的原因.另外,从节能与出行便利性的角度对目前各次列车运行时刻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