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3篇
公路运输   13篇
综合类   7篇
水路运输   105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1.
群坝局部冲深计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群坝局部冲刷问题 ,对群坝和单坝的水流现象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群坝局部冲刷与单坝局部冲刷的区别以及水流、坝距、坝长等因素对群坝各坝坝头局部冲刷深度影响 ,并根据试验资料提出了冲深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2.
通过介绍二重管高压定喷灌浆技术在福州市盖山防洪堤防渗工程中的应用,对其工艺原理进行了阐述,同时从技术上分析、经济上比较,认为可以在防洪堤防渗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3.
断头孤礁是指礁石与上游床面之间的河床存在较深凹陷,礁石头部形似断裂,河床纵向存在剧烈起伏的河心孤立礁石。由于特殊边界断头的存在,使得孤礁险滩水流条件更为复杂,仍采用一般孤礁险滩的常规整治方法难以达到良好效果。以三峡回水变动区重庆主城河段的砖灶子滩为例,运用河工模型试验开展断头孤礁险滩整治方法的试验研究,提出采用炸礁结合潜鱼嘴连接坝的工程措施整治断头孤礁险滩,可达到较好的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4.
马兴华  周海 《水运工程》2015,(1):126-133
针对整治建筑物冲刷问题,依托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研究探讨了普遍冲刷和淹没丁坝冲刷的冲刷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冲刷机理。基于河流动力学基础理论,分别推导了基于起动流速、起动切应力的冲刷深度半经验半理论公式,经非淹没丁坝冲刷实例和淹没丁坝冲刷数模成果验证和率定,效果良好,适用于非淹没丁坝和淹没丁坝冲刷深度计算,从冲刷计算原理看,同样适用于顺坝及护岸冲刷深度计算。对其中有关冲刷深度半经验半理论公式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15.
航道整治建筑物中的抛石丁坝水毁现象十分严重,其可靠性及使用寿命难以准确预测。针对这一问题,以非恒定流流量过程为控制条件,通过水槽物理模型试验,对"流量过程和最大冲深"这一组合进行了试验研究和计算方法研究,定义出抛石丁坝失效准则,采用基础统计理论,得出流量过程和最大冲深相结合的可靠度及使用寿命预测的概率模型计算方法。该方法对完善航道整治建筑物可靠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还可为航道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6.
海堤工程通常坐落于淤泥软土地基上,面临潮汐、恶劣天气等复杂的环境条件,确定海堤工程的变形控制标准是一个难题。基于某圈围工程袋装砂围堤的实测资料,从沉降速率、水平位移速率、堤中沉降速率与坡脚水平位移速率的比值3个指标对海堤工程的变形控制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围堤堆载期间边界效应明显,将沉降速率作为袋装砂围堤稳定性的主要判据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随着加载过程和位置的差异变化调整沉降速率控制标准;受挤淤效应的影响,浅表层的水平位移速率有可能大幅超越规范值,不宜用于控制围堤初期施工。分析基于堤中沉降速率与坡脚水平位移速率的比值提出的临界状态线指标对袋装砂围堤进行变形控制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7.
忻怡  张慈珩 《港口科技》2010,(2):14-17,41
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北围堤试验段采用外围的浅置式钢圆筒桩技术,需要进行钢圆筒水流力物理模型试验。介绍了模型试验中的几个问题,如模型设计及其验证等。对试验结果作了分析,得出该工程偏于安全的结论为施工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8.
和畅洲水道拟通过在北汊修建潜堤以改善南汊航道条件。拟建潜堤横跨河道深槽,水深流急导致深水区施工难度大。针对上游单条潜堤"先深后浅""先浅后深"以及"逐步抬高"3种不同施工顺序方案的推进过程,通过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各方案在不同阶段施工河段水流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明显提高施工区尤其是深水区施工难度的前提下,逐步抬高方案对周围尤其是近岸水动力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可作为推荐方案。成果可为施工抛石等工序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沈树茂  周林根 《水运工程》2017,(S1):109-112
基于抛石斜坡堤提出一种工后沉降量预测方法,通过e-p曲线和钻孔探摸方法预测工后沉降量,结合实际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工后沉降预测。以洋山深水港区某抛石围堤航标灯建设为例,运用该方法进行预测,在实际工程中得到较好的印证。  相似文献   
120.
为有效利用疏浚土并与港区陆域形成工程相结合,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中共建设了长约18 km的配套围堤,围堤结构为爆破挤淤堤与充填袋斜坡堤组合。因此在工程中势必要处理好爆破挤淤堤与充填袋斜坡堤两种不同结构的衔接。介绍在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中爆破挤淤堤与充填袋斜坡堤的衔接处理方案,以及结合衔接方案的龙口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