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7篇
  免费   78篇
公路运输   406篇
综合类   206篇
水路运输   240篇
铁路运输   148篇
综合运输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钢管混凝土拉索拱桥桥型结构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管混凝土拉索拱桥是在"桁式组合拱桥"的基础上将钢管混凝土拱桥、桁架拱桥、斜拉桥的技术特点综合起来,扬长避短,而构思出的一种新桥型。通过对全桥在恒载作用下变形和内力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该桥型的基本特点是以钢管混凝土拱肋受力为主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42.
钢管混凝土拱桥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江汉三桥、江汉五桥和南宁永和桥均为钢管混凝土拱桥。通过3座实桥的计算分析与静、动载试验,对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力学特性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钢管混凝土拱桥所用设计理论和方法可靠,施工方法可行且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43.
基于给定的核心混凝土和钢材的三轴本构模型,设定构件内、外两层钢管使用相同的钢材,并考虑核心混凝土和钢管变形协调,应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短柱进行了弹塑性全过程理论分析,建立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短柱组合弹性模量理论计算公式和应力-应变关系全曲线的理论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形式简单,参数少易确定,便于程序化实现,并与文献资料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试验规律以及组合构件材料物理性能的优点,为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
文章结合实例对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的极限承载力进行研究,通过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钢管混凝土拱肋模型,施加平面内不对称荷载,分析钢管混凝土拱肋的极限承载力和抗弯性能,并和传统的弹性理论方法计算所得的拱肋的压弯屈曲性能进行比较,得出拱肋压弯屈曲的有限元方法。  相似文献   
45.
吉安阳明大桥全长1 744.9 m,其中主桥为(36 138 188 138 36)m五跨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介绍大桥钢管拱的安装方案、主要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线形控制。  相似文献   
46.
大跨径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某实桥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建立全桥空间计算模型,对大跨径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线性和非线性的施工全过程进行受力分析。通过对整个施工全过程内力、应力和挠度的分析,研究其截面刚度随施工变化对大跨径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非线性的影响,以及施工设计中分环分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7.
刘云斌 《桥梁建设》2006,(Z1):42-44
鲁家峙钢管混凝土拱桥混凝土系杆梁采用支架现浇混凝土施工方法,介绍了高支架模的设计、施工,系杆梁的线形控制措施及下锚箱位置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8.
刘世同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5):68-71,96
为获取五河口斜拉桥超长大直径工程桩的极限承载力值,对2根直径2.5m桩长95m的工程桩,采用桩基静栽试验自平衡法单、双荷载箱技术进行试桩研究,为最终确定桥墩桩基础设计提供了直观的参考依据。该试桩方法适合特大型桥梁桩基施工场地小、试验时间短、试桩荷载大的要求,试桩经注浆补强工艺后可作工程桩应用。  相似文献   
49.
沉管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田村重四郎和冈本舜三提出的沉埋隧道地震响应分析的数学模型,对南京长江越江隧道(沉管段)方案进行了地震响应的纵向受力分析。分析中采用了隧址处100年超越概率为2%的人工合成地震加速度,考虑了不同管段的联结方式和不同的计算参数,对初步设计中沉管段结构的安全性进行了论证,所提供的数据曾为设计单位所采纳[1]。  相似文献   
50.
介绍了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的Al质整体式无接触热阻散热器翅片管传热元件的结构与特点 ,对整体式无接触热阻散热器与管带式散热器进行了对比试验 ,并对试验所得的传热与阻力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无接触热阻散热器传热性能和可靠性优于管带式散热器 ,且体积小 ,质量轻 ,工序少 ,是目前车用管带式散热器理想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