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2篇 |
免费 | 6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33篇 |
综合类 | 359篇 |
水路运输 | 317篇 |
铁路运输 | 174篇 |
综合运输 | 8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59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103篇 |
2010年 | 92篇 |
2009年 | 79篇 |
2008年 | 69篇 |
2007年 | 100篇 |
2006年 | 100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基于邻近既有线施工风险因素复杂多变且具有不确定性,而传统风险分析方法很难处理不确定性知识的现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邻近既有线施工风险分析方法。结合系统安全科学理论基于事故资料统计分析建立邻近既有线施工风险致因模型,并由专家群决策方法确定风险因素清单,在此基础上构建邻近既有线施工风险BN结构模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利用贝叶斯双向因果推理原理预测项目邻近既有线施工风险发生类型以及不同情况下的风险发生概率,诊断风险成因机理;通过GeNIe敏感性分析找出敏感致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物、环和管风险因素系统中,管理因素的变化对邻近既有线施工风险水平的影响较大。模型分析结果与项目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92.
海上工程跨越航道,施工时需要占用航道。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船舶通航的影响,需要设置临时航道,但是目前尚无针对临时航道的设计规范。针对临时航道的设计船型、宽度、选线、底高程、助航标志、施工区警示标志等问题进行探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龙鼓西水道临时航路经历4次转换,通过专题论证和专家研讨确定不同施工阶段的临时水道关键技术参数和航标布置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证明是可行的。表明不能完全按正常航道的通航要求来设计临时航道,需要与施工计划、船舶调度、现场管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993.
针对某些国家和地区的航道水深等建港条件受限、大宗散货进口或出运而建设大型码头成本巨大的问题,探讨通过水上过驳系统中转,减少港口建设及营运成本的可行性。结合孟加拉电厂配套煤炭码头的设计过程,探讨如何确定水上过驳装卸工艺系统。采用理论计算和模拟仿真的方式,选择不同的船型组合,合理选择运输船型,并根据乘潮情况确定航道参数。结果表明,采用水上过驳中转系统,可避免大型码头建设及长距离航道的疏浚维护费用,水上过驳成本相对于货物价值影响不大,可作为码头建设一个可行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994.
以某邮船为例,采用系统总体评估和事故界限区域详细评估的方法,对电力推进系统的配置方案、设备布置、电缆选型和走向、系统关联等进行分析,评估电力推进系统设计方案是否满足安全返港规范要求,为邮船其他系统的安全返港评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5.
接驳公交线路设计与运营方案优化是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协同发展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分析其在模型构建、规划方法及模型算法等研究方面的不足。以问题为导向,构建基于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的接驳公交协同优化模型,通过对模型重构进行求解。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发现:第一,以往研究中将线路设计与运营方案协同优化模型较少,本文统筹考虑接驳公交线路设计和发车频率优化构建模型;第二,以往研究中大多考虑多条接驳公交线路与1个轨道站点连接的单一目的地模式,本文通过增加“多对多”约束条件,使模型更加符合现实需求分配;第三,针对混合整数非线性模型求解困难的问题,本文通过模型重构,降低了计算复杂度;第四,研究实例基于2个轨道站点和17个接驳公交需求点,得到2条接驳线路和相应发车频率,并通过与相同拓扑路网下应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DFS)求解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所建协同优化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6.
王开锋;王茜茹;李辉;李春铎;闫晓宇;郭强亮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23,67(5):145-150,157
随着铁路移动通信网络向5G-R过渡,大量铁路业务将向移动端迁移,为铁路专用移动应用的有效管控和安全防护带来了挑战。为实现铁路专用移动应用的一体化管理,提出一种以应用商店为核心的移动应用管控框架,规范移动应用发布、下载及升级等流程,监控移动应用安装及运行时行为;以应用商店为载体实现移动终端接入认证,将安全数据卡作为可信硬件内置在移动终端,在公钥基础设施框架内设计身份认证流程,对移动终端进行统一接入认证;通过在应用商店部署软件探针,采集业务质量和网络环境信息,以用户、业务为粒度感知和评估移动应用运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商店可以作为铁路移动互联网入口,实现移动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作为终端接入认证、安全监测与审计的载体,为5G-R网络提供应用域的安全防护,形成符合铁路行业特点的移动应用管理与服务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97.
为探索利用房价利益返还实施郊区线的可行性,针对郊区线对房价的影响展开研究. 将郊区线各实施阶段影响范围外房价设为参照组分析房价增值与否,并与市郊线进行对比. 对经典的特征价格模型进行改进,将房价的差值作为因变量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房价增值规律. 东京都案例结果表明,郊区线会引起地价增值,但力度弱于市郊线. 郊区线在公告期到市中心单位时间节省引起的地价增值最大;地价增值影子价格随实施阶段的推移依次下降,且郊区线下降程度更甚,其增值效果的稳定性比市郊线弱;郊区线到郊区副中心单位时间节省引起的地价增值更稳定;到市中心单位时间节省带来的各圈层地价增值在公告期表现出明显的递远递减规律. 研究结果为决策者提供了定量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8.
货运市场中铁路份额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铁路运输企业未能准确掌握托运人货运方式选择行为,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货运服务.本文依据116家托运人的适应性行为调查数据,构建包含运输方式时间与费用,货物特征和选择惯性等属性的多项Logit模型及混合Logit模型,并引入空间特征与运输时间的交互项,揭示不同空间特征下运输时间对效用... 相似文献
999.
基于缓冲区法(Buffer method)的站点可达性是公交不平等测度的基础数据,通常按乘客到站距离计算方式(直线或沿路网)或数量分布方式(随距离衰减或不衰减)对计算站点可达性的直线缓冲区法进行改进,但可达性计算结果差异对公交不平等测度的影响尚不明确.基于此,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将直线缓冲区法与路网缓冲区法、直线衰减法... 相似文献
1000.
以豪华邮轮的轮机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满足SRtP要求的轮机系统的拓扑结构。首先,分析了SRtP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SRtP指标主要包括航速和续航力、马桶数量、饮用水储存量、食物储存量、室内温度。然后,通过归类法将相关的轮机系统进行分类,分为SRtP中提及的轮机系统、有序撤离中提及的轮机系统。第一大类再细分为推进器、发电机及其辅助系统,消防、舱底及压载系统,支持安全区的系统。最后,给出了双套系统的拓扑结构、具备隔离功能的并联系统的拓扑结构、消防舱底及压载系统的拓扑结构、安全区系统的拓扑结构、有序撤离中提及的轮机系统的拓扑结构,并分析了各种拓扑结构的容量配置。进而,给出了满足SRtP的轮机系统的搭建策略,为相关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