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54篇
综合类   36篇
水路运输   30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马际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2):134-136,M0015
南浦大桥W3匝道改造工程所在路段下穿地铁4#线,需消除匝道新建桥台处新增匝道填土及挡墙荷载对于地铁4#线的影响以确保地铁正常运营和结构主体安全。在施工改造方案中采用新建挡土墙段下地基采用超挖原状土换填轻质的泡沫混凝土,同时新建挡墙内填筑泡沫混凝土,超挖换填深度等工程措施。通过对挡墙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浦大桥W3匝道改造工程挡墙段施工改造不会影响对地铁安全运营,同时可避免了桥台与道路连接段的跳车现象。  相似文献   
12.
浮力材料在ROV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力材料是ROV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之一,文章系统地简述了浮力材料在ROV上的重要作用、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结构组成及维保程序等内容,为我国水下机器人浮力材料研究及维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客滚船作为一种既能载运车辆,又同时载运旅客的特殊船型,实现船舶的消防安全目标和功能的要求至关重要。简要介绍2500m车道/2300客位客滚船全船消防灭火系统的设计。重点介绍全船水灭火系统、固定式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车辆舱固定式压力水雾系统、舱室自动水喷淋系统、机舱局部水雾灭火系统和直升机泡沫灭火系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目前船舶几种灭火系统的原理比较,分析绿色船舶上消防系统的选用,主要对高倍泡沫灭火系统及压力水雾灭火系统的设计进行阐述。提供设计人员在新型绿色船舶设计中选用更安全、更环保、更高效、更经济的灭火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盾构砂性渣土-泡沫混合物渗透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渣土改良是确保土压平衡盾构在砂性地层中安全高效掘进的重要措施。目前盾构渣土常用的改良剂是泡沫剂,泡沫与砂性渣土混合后能有效降低刀盘扭矩、提高渣土的抗渗性。为研究盾构砂性渣土-泡沫混合物渗透性的影响因素,通过常水头渗透试验,从砂土级配、泡沫剂体积分数以及泡沫注入体积比3个方面分析混合物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 1)混合物的渗透系数与等效粒径d20呈正相关变化; 2)随着时间的增加,混合物的渗透系数K20逐渐增加; 3)随着泡沫剂体积分数的增大,混合物的渗透系数先减小后增大; 4)当泡沫的注入体积比达到一定值时,混合物的渗透系数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句法歧义是英汉语言运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主要是指由句子成分的不同组合方式而产生的歧义。多层修饰结构、语义关系不同都可以引起歧义。英汉句法歧义的对比与研究给教学、交际、翻译等都会带来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丁晨  赵洪伦 《铁道车辆》2011,49(1):1-4,48
应用耐碰撞系统设计思想,提出了采用新型吸能结构和填充材料的排障器设计方案,并通过碰撞仿真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比较。基于LS-DYNA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新型排障器优选方案具有良好的吸能和缓冲碰撞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8.
季健 《机电设备》2013,(5):57-58
目前,大中型军用、民用(主要是公务船)船舶已普遍搭载直升机,迅速有效地扑灭直升机平台因飞行器事故或航油泄露引起的火灾至关重要。水成膜泡沫灭剂扑灭油类火灾的作用优于蛋白泡沫和氟蛋白泡沫。正压式水成膜泡沫比例混合系统是舰船直升机平台消防灭火较为合适的选择形式。  相似文献   
19.
门本  马强 《交通节能与环保》2021,17(2):130-132,155
本文介绍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粉尘的来源,并探究了采用泡沫对钻爆法施工过程中钻孔、爆破、出渣运输和喷射混凝土等产生大量高浓度粉尘以及其他污染物,及各种重型机械尾气产生的碳颗粒进行除尘的可行性。文章从隧道内粉尘的来源着手,大体可以将其来源主要有钻孔产尘、爆破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装渣和运输过程、喷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并且分析了泡沫的除尘机理。利用泡沫的截留效应、惯性碰撞、扩散效应、黏附效应可以针对隧道内的粉尘颗粒进行有效捕捉。根据李龙等人的研究可以看出泡沫除尘对人体基本无害,泡沫除尘对环境的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周长根等人通过试验发现,对于易燃易爆类粉尘,采用泡沫除尘既可以保证安全性又具有良好的除尘效果,故采用泡沫除尘的优势性很大。  相似文献   
20.
The efficiency of a seat in reducing vibration depend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brati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at,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son sitting on the seat. However, it is not known whether seat cushions influenc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human body, whether the human body influences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seat cushions, or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human body nonlinearity and seat nonlinearity in causing nonlinearity in measures of seat transmissibility.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nonlinearity of the coupled seat and human body systems and to compare the apparent mass of the human body supported on rigid and foam seats. A frequency domain model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dynamic parameters of seat foams and investigate their dependence on the subject-sitting weight and hip breadth. With 15 subjects, the force and acceleration at the seat base and acceleration at the subject interface were measured during random vertical vibration excitation (0.25–25 Hz) at each of five vibration magnitudes, (0.25–1.6 ms?2 r.m.s.) with four seating conditions (rigid flat seat and three foam cushions). The measurements are presented in terms of the subject's apparent mass on the rigid and foam seat surfaces, and the transmissibility and dynamic stiffness of each of the foam cushions. Both the human body and the foams showed nonlinear softening behaviour, which resulted in nonlinear cushion transmissibility. The apparent masses of subjects sitting on the rigid seat and on foam cushions were similar, but with an apparent increase in damping when sitting on the foams. The foam dynamic stiffness showed complex correlation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man body, which differed between foams. The nonlinearities in cushion transmissibilities, expressed in terms of changes in resonance frequencies and moduli, were more dependent on human body nonlinearity than on cushion nonlinear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