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12篇
综合类   8篇
水路运输   111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利用中短期验潮资料调和分析获得11个主要分潮的调和常数实现水位推算的方法,已在海洋测绘、疏浚工程测量等领域得到推广。但不进行全部站点的同步验潮测量,仅收集不同期历史验潮数据进行分析,获得的潮汐调和常数难以满足水深测量水位改正的精度要求。提出2种调和常数优化方法,通过增强不同期验潮数据调和常数的相关性,提高水位推算的精度,并以实例验证不同期验潮数据用于余水位差分水位推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2.
沿海潮差带粘性土地基上的一种新型围埝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沿海潮差带粘性土地基,一般都是新近沉积的淤泥质粘土或淤泥,采用一般的围埝结构和施工方法,造价高、工期长,往往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通过工程实例分析,提出了国内首先应用在流泥和浮泥的地基上,以潮差带真空预压加固法处理地基基础联合模袋固化土构成的围埝结构型式,相对其它围埝结构,这种新型结构型式工期短、造价低、施工工艺简单,能够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13.
为避免沉箱在坐底时产生较大的倾斜,在受潮汐作用的条件下,针对在淤泥质海床上锚固定位后的沉箱进行压载致倾调平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试验中,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给出的现场分层地基的土层厚度及物理性质指标,将地基模型分成3层。通过本研究,分析总结沉箱在饱和软粘土地基上临近压载坐底前的过程,试验结果可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4.
以江苏中部沿海的开敞型粉砂淤泥质潮滩为原型,建立平面二维潮流、波浪、泥沙输运及地貌演变概化数学模型,研究了潮流、波浪作用下潮滩地貌演变机制,重点分析粉砂淤泥质潮滩对于波浪作用的响应.研究表明,在潮汐作用为主时,潮滩保持淤长的趋势,剖面形态保持双凸形;随着波浪作用的增强,床面冲刷作用增强,淤长型潮滩转变为侵蚀性潮滩,双凸...  相似文献   
115.
曾建峰 《水运工程》2021,(3):112-117
针对我国第一条30万吨级人工航道的扩建,从现状航道通航饱和度、核心港区船舶流量上升趋势、船舶大型化及靠泊需求等方面对航道扩建必要性进行阐述,通过对延长航道乘潮历时与航道通航能力的适应性分析,合理确定航道扩建规模和方案,对航道扩建后的水流条件改善、回淤、尺度模拟、船舶进槽和靠泊时机的匹配性等扩建效果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在现有航道基础上增深至-23.5 m、拓宽至440 m的扩建方案,通航效果良好,可满足到港船舶安全过槽及一潮靠泊的通航需求。  相似文献   
116.
珠江三角洲咸水入侵是一个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课题。珠江三角洲河道纵横交错,口门数目众多,水动力因素错综复杂。数学模型以其经济、省时的优势成为珠江三角洲咸水入侵预报的主要研究手段。该模型网格采用三角形与四边形结合的混合网格形式,计算区域包括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八大口门以及外海部分海区。采用同步水文资料对珠江三角洲的盐度场进行了模拟,验证结果显示模型计算的潮位、流速、以及盐度等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模型成功复演了珠江三角洲的潮流和盐度的变化过程。在模型验证良好的基础上,通过计算1999年和2005年不同地形条件的咸潮上溯情况,可知由于河道地形下切严重已导致2005年咸潮上溯程度明显加剧,给更多居民日常用水带来困扰。  相似文献   
117.
通过对搭岸方式沉箱上船过程相关技术参数的计算,将沉箱出运船的性能参数、预制场参数和潮汐表等因素进行合理匹配,确定沉箱上船工艺的技术指标,并制定沉箱出运的安全操作控制要点,确保沉箱出运安全。  相似文献   
118.
GPS精密定位中的海潮负荷改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正确选用海潮模型和潮波数以提高GPS定位的精度,根据测站位移的海潮负荷改正理论,分别用瑞典昻萨斯天文台和日本国家天文台的潮波数据计算了部分IGS站的海潮负荷改正,并对两者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大洋和内陆,两者结果的差异较小,但在沿海地区差异较大,因此GPS精密定位不仅应考虑测站位移的海潮负荷改正,还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海潮模型及潮波数.  相似文献   
119.
夏军  施友仁 《水运工程》2019,(5):109-113
黄浦江为感潮河段长航道,与其他类似航道相比,黄浦江还存在港区集中、船舶进口时间不一且并非在最优乘潮时间之后即靠泊码头的特点。针对上述问题,对进港时间与乘潮历时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采用多站水位联合计算的方式,提出以进口时间作为限制条件,根据具体进口时间(潮时)推算航行到各航段所对应时间(潮时),并结合单站涨落潮时间与船舶过站时间的数学关系,进而计算需乘潮历时和可能乘到的潮位的方法。通过该方法的计算,在进口时间受限的情况下,可得到船舶靠泊各个港区所需的最佳乘潮时间和对应的乘潮水位,并以此分别确定航道各段的维护高程,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减少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20.
在原有相应涨差河道洪水预报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差分方法推导出仅用下游站流量或水位资料表达的改进型相应涨差模型。并用具有可变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实时校正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在线识别。该模型用于长江枝城至监利河段的实际预报检验 ,证明模型结构合理 ,算法简捷 ,成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