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9篇 |
免费 | 8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650篇 |
综合类 | 327篇 |
水路运输 | 277篇 |
铁路运输 | 259篇 |
综合运输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65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103篇 |
2013年 | 76篇 |
2012年 | 137篇 |
2011年 | 129篇 |
2010年 | 111篇 |
2009年 | 117篇 |
2008年 | 111篇 |
2007年 | 146篇 |
2006年 | 117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豫西山区三淅高速公路施工中,因连续降雨及上部施工改变原有地貌造成古滑坡复活,引起桥梁基础产生滑移,为治理滑坡采用了大截面锚索抗滑桩对正在发展中的滑坡体进行加固治理;并就大截面锚索抗滑桩的主要施工工艺技术和治理效果进行了阐述,为以后类似地质病害的处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2.
山区铁路隧道外挂设漏泄同轴电缆的情况越来越多,漏缆隧道外挂设所涉及的参数、接口、设置要求等方面尚无可参照的规范标准,基于沪昆客运专线湖南段隧道群挂设漏缆的工程实例,总结隧道外漏缆挂设的工程接口、参数等信息经验,以供其他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3.
由于桥址处自然条件特殊,通天桥工程设计打破了传统桥梁型式,采用空间预应力索桥结构,该桥型是充分利用现代高强度材料,创造性地将主要承重构件按照单一受拉构件进行设计,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概念的桥梁。该桥型适合于跨越海峡、深谷、急流以及风景旅游度假区的轻荷载桥梁使用。以通天桥工程施工为载体,介绍该桥空间预应力索桥制索及调索技术。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漏泄电缆受高压接触网电磁影响会产生纵向感生电动势,而各线路接地卡和直流阻断器的安装位置不同,时有发生通信设备故障.为此,对高速铁路高压接触网线路对漏泄电缆产生感生电动势进行计算分析,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较为合理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7.
当高速铁路馈线电缆运行时,其线芯会有交变电流通过,并在馈线电缆金属护层产生感应电动势,当感应电动势过大时,会危及人身安全,降低电缆的绝缘性能,甚至于影响电缆的正常运行。为研究该电动势的影响因素和接地方式的影响规律,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建立电缆模型及高速铁路全并联AT供电系统模型,仿真分析电缆在单端接地、中点接地和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下的护层感应电压及接地电流。研究结果表明:高速铁路馈线电缆在敷设长度小于1.1 km时,宜采取单端接地方式;长度为1.1~1.9 km时,宜采取中间直接接地方式;长度大于1.9 km时,宜采用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为工程中电缆护层的接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二级深拖系统具有可控性强、母船扰动弱等优点,是重要的海洋探测平台。在实际工作中,二级拖体姿态稳定是保证探测数据准确的基本前提。本文以具有自主调节功能的二级拖体为例,对其姿态控制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二级拖缆的“弹簧——阻尼”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级深拖系统的数学模型。其次根据该系统具有非线性、时变性等特点,设计了具有参数自修正功能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以实现在不同工况下对二级拖体的姿态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未加载控制器时,海况变化对拖体姿态有显著影响,其俯仰角和横滚角均会发生大范围波动。加载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后,拖体通过自主调节,能够使姿态波动控制在较小范围,从而满足工作要求,验证了拖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所采用的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9.
基于斜拉索的容许疲劳强度和容许应力匹配的原则提出了铁路斜拉桥理论最小恒活载比的计算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得到了铁路斜拉桥的理论最小重量.双线铁路斜拉桥对应于高速铁路、客货共线铁路、重载铁路的理论最小重量分别在24.3~32.2、33.9~44.5、40.7~53.4 t/m;四线铁路斜拉桥对应于四线高速铁路、两线高速铁路+...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铁路矮塔斜拉桥索梁锚固区的受力形式,以成昆铁路金沙江大桥为工程背景,针对该桥采用的新型梁顶混凝土锚固构造,通过缩尺模型试验研究其在不同荷载下的应力分布和开裂特征。结果表明:在斜拉桥成桥恒载索力作用以及最不利荷载组合索力作用下,C7锚固块更容易发生破坏,将其作为试验构件开展缩尺模型试验,发现锚固块在不同张拉荷载作用下张拉至设计索力的过程中,应变增幅基本上线性增加,卸载后同样呈线性减小,说明混凝土受力处在线弹性阶段,且应力在规范要求范围内。在试验荷载加载至140%设计索力时,锚固块前端倒角位置开始出现细小裂纹且随荷载的增加不断开展。当荷载卸载至0时,之前出现的裂缝随荷载的减小逐渐闭合,宽度肉眼不可见,表明该构造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且具备足够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