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2篇
  免费   278篇
公路运输   877篇
综合类   1275篇
水路运输   1058篇
铁路运输   532篇
综合运输   27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51.
尹纪富  尤云祥  李巍  胡天群 《船舶力学》2015,(12):1431-1444
采用脱体涡模拟方法对弱电解质中电磁力作用下圆柱绕流场及其升阻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亚临界区雷诺数下电磁力可以提高圆柱体边界层内的流体动能,延缓圆柱体近壁面流动分离,减弱绕流场中流向和展向大尺度涡的强度,减小圆柱体阻力及其升力脉动幅值;当电磁力作用参数大于某个临界值后,流动分离角消失,在圆柱体尾部产生射流现象,电磁力产生净推力作用,出现负阻力现象,而且升力脉动幅值显著减小且接近于零。  相似文献   
952.
疏水微形貌表面水下减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疏水微形貌表面减阻是一种新型仿生减阻方法,也是国内外减阻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该文在分析天然及人造疏水微形貌表面界面一般特性的基础上,从壁面滑移流动、表面微形貌等角度总结了国内外疏水微形貌表面减阻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然后分类给出了近年来疏水微形貌表面减阻微观及宏观试验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疏水微形貌表面可能的减阻机理及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53.
基于青岛世园会(世界园艺博览会)实践,探索一种支撑大型活动客流预测的交通预调查方法。在参观意向调查、现状调查和类比调查3大类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以客流规模预测为目标导向,建立世园会交通预调查关键指标体系,并阐述各项调查的主要内容。基于面向本地常住人口、外地一日客、外地住宿客3类客流群体的大规模意愿调查结果,在客流分类及其出行链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交通预调查的世园会意向客流规模预测方法。结合同类大型活动客流规模类比分析,考虑可能的鼓励政策,制定世园会客流预测技术路线。研究表明:大型活动交通预调查应以客流预测为目标制定关键调查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群体意向客流规模预测,并通过类比同类大型活动加以修正得到最终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954.
研究机场终端区空中交通流时空特性,为揭示交通流内在相互影响及拥堵机理,优化终端区管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实测的空管雷达信息,首先确定目标航段上空中交通流参数的时序分布;然后从交通流参数关系基本图出发,结合终端区空中交通运行方式与管制规则的分析,将空中交通流状态划分为自由流、弱管制干预流和强管制干预流三个阶段;最后,在状态划分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空中交通流的速度—密度模型、流率—密度模型和流率—速度模型,并以F和T检验对回归模型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交通流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空中交通流特性,且对终端区空中交通时空态势的评估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5.
针对由氧传感器构成的瞬态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无法满足实时性要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混沌时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瞬态空燃比预测模型。对试验采集到的一维空燃比数据利用相空间重构技术构造多维空间数据,恢复空燃比时间序列的多维非线性特性,然后采用LS-SVM对重构后的数据进行训练及预测,得出预测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与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及前馈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相比较,混沌时序LS-SVM预测模型具有更强的非线性预测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瞬态空燃比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56.
温度对DPF过滤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鹏  孟忠伟  李路  闫妍  张川 《车用发动机》2015,(2):57-60,65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过滤参数研究对其再生时机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外加热源再生台架,研究了过滤参数(压降及其与常温数据的比值、渗透率及其与常温数据的比值)随过滤温度的变化规律,同时考虑了流量和孔隙结构参数变化时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滤温度升高,DPF压降及其比值近似线性增长,渗透率及其比值近似线性减小;线性拟合了压降及其比值、渗透率及其比值随温度的变化曲线,比较发现流量和孔隙结构参数对DPF压降和渗透率都具有一定影响,但对比值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57.
城市隧道出口公交车换道行为对交通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城市隧道出口处公交车的换道行为对交通流的影响,以城市隧道出口公交车的换道特性为研究对象,阐述并分析了公交车在城市隧道出口换道过程中的3种影响状态.然后采用摄像法采集相关数据并分析,借助SPSS软件构建了关于公交换道频率、公交换道持续时间、最大公交换道长度及其存在时间、隧道交通流量与车头时距关系的多元线性模型,并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得出了公交车换道对城市隧道出口交通流影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8.
LNG客车发动机突然熄火,经对燃气供给系统、整车燃气控制及电路系统、发动机ECU及燃气电控系统和相关元器件逐一分析排查,最后确认因过流阀结构缺陷导致供气不稳定,并对其进行结构改进设计,故障消除。  相似文献   
959.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吸引范围重叠区域划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吸引范围划分方法大多未考虑相邻车站间的重叠区域,导致车站客流预测值偏大。为了提高车站客流预测的准确性,考虑中间站、首末站、换乘站,针对不同相邻车站类型提出客流分配量计算公式。基于此构建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吸引范围重叠区域划分模型,并采用日本东京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相关数据标定模型参数。最后,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安亭站及相邻的兆丰路站和汽车城站为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显示精确度为78.6%。指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在于上海市与东京都的差异以及交通小区数量过少。  相似文献   
960.
通过建立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流黄红灯前后边界条件与计算方法,利用LWR模型描述了交叉口周期性中断交通流.在数值差分模型中,应用仿真时步交叉口状态数组标识交叉口信号灯状态,并依时推进仿真计算.不同于连续交通流,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流根据红绿灯的变换采用各路段分时、分段计算方法突出各子路段在不同信号灯下的不同路权特征,同时在差分计算和边界上考虑不同子路段的相互影响与衔接,整体刻画了交叉口及相关道路交通流的时空变化.算例表明,LWR模型与特殊边界条件结合,并配合基本图的灵活性,在城市道路交通流推算中结果合理可信,模型具有良好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