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32篇
  免费   721篇
公路运输   4052篇
综合类   3543篇
水路运输   2668篇
铁路运输   1758篇
综合运输   432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395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254篇
  2015年   425篇
  2014年   871篇
  2013年   685篇
  2012年   1033篇
  2011年   1140篇
  2010年   853篇
  2009年   791篇
  2008年   779篇
  2007年   1029篇
  2006年   888篇
  2005年   554篇
  2004年   337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Increased speed variation on urban arterials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tions in both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and safety. Traffic flow, mean speed, traffic control parameters and geometric design features are known to affect speed variation.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variables could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 operational and safety performance of urban arterials, however, such a study has been hampered by problems in measuring speeds. The measurement of speed has traditionally been accomplished using spot speed collection methods such as radar, laser and loop detectors. These methods can cover only limited locations, and consequently are not able to capture speed distributions along an entire network, or even throughout any single road segment. In Shanghai, it is possible to acquire the speed distribution of any roadway segment, over any period of interest, by capturing data from Shanghai’s 50,000+ taxis equipped with Global Positional Systems (GPS). These data, hereafter called Floating Car Data, were used to calculate mean speed and speed variation on 234 road segments from eight urban arterials in downtown Shanghai. Hierarchical models with random variables were developed to account for spatial correlations among segments within each arterial and heterogeneities among arterials. Considering that traffic demand changes throughout the day, AM peak, Noon off-peak, and PM peak hours were studied separately. Results showed that increases in number of lanes and number of access points, the presence of bus stops and increases in mean speed were all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speed variation, and that increases in traffic volume and traffic signal green times were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speed variation. These findings can be used by engineers to minimize speed differences during the road network planning stage and continuing through the traffic management phase.  相似文献   
992.
高速铁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运输方式.本文借鉴弹性系数法的相关理论,首先运用广义费用函数测算样本中高铁开通前后两地区综合客运成本的变化,结合两地区高铁开通前后客运量的变化得到了运输成本弹性系数,用于衡量两地区对于高铁开通的迫切性程度,从而在另一个层面衡量高铁建设的可行性.然后根据运输经济学及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从人口、距离、人均GDP差异、平均人均GDP和产业结构相似度5个维度对样本的运输成本弹性系数进行建模,运用神经网络的方法来拟合其对运输成本弹性系数的影响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来测算北京市和张家口市对即将开通的京张高铁的迫切性程度.  相似文献   
993.
黄大琴 《交通标准化》2013,(21):139-140
通过介绍可变情报板的系统构成、功能、原理,以促进其推广和应用,从而更好地为高速公路安全、高速和畅通的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94.
高连彪 《时代汽车》2021,(8):184-185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现今时代汽车已经普及到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正因为如此汽车机械故障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也就汽车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寻找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95.
锚下有效预应力为评价预应力施加是否合格的关键技术指标,但检测方法并不统一,检测的可靠性、准确性尚不明确。通过对工程界常用的拐点法、最小应力跟踪法和夹片位移法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分析,夹片位移法最适用于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检测,而拐点法检测误差及重复性均不满足需要,最小应力跟踪法应慎重使用,可作为工程界进行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正交异性钢桥面构造细节复杂且构件间大量采用焊缝连接,在反复交变车辆载荷的作用下存在突出的疲劳开裂风险,而疲劳试验通常被认为是研究正交异性钢桥面疲劳性能的最直观有效手段。但疲劳试验周期长、成本高,直接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局限性较大。为此,大量研究者基于数值模拟提出了名义应力法、结构热点应力法、局部应力法和断裂力学法等疲劳性能评价方法。这几种评价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各不相同,并各有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研究一般跨径城市桥梁在8度地震区的抗震设计方法,文章以具体工程为例,采用规范推荐的参数和公式,拟合出场地在E1和E2作用下水平地震动反应谱;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对规范推荐的延性抗震体系和减隔震体系做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标明:两种抗震体系均能满足相关规范的设计要求;但是减隔震体系在设计阶段造价更低,震后修复费用也较小,在经济性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8.
已完成施打的PHC管桩,由于疏于保护等因素,使桩承受了非能预见的水平荷载,桩身通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倾斜,它会使PHC管桩桩身产生裂缝、断裂、弯曲或倾斜,使PHC管桩承载力降低或者失效,对工程质量及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某工程的PHC管桩受基坑滑坡影响造成倾斜处理实例,从现有理论分析成果出发,结合工程实际处理的对策,得出对于工程实际中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为类似工程缺陷桩的处理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999.
馈能型悬架是可以回收悬架之间振动能量的新型悬架,研究国内外几种馈能型悬架方案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馈能型悬架的结构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液电馈能型悬架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最可行的馈能型悬架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1000.
当前各类高职院校Rhino建模软件课程普遍专注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但是本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学、做”一体化、Rhino建模软件、高职院校学生三者都有其个性化特征,因此“一体化”这种优越的教学模式,不能不加分析的拿来就用。本文提出了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立体化模式,与实际应用学科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来辅助和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此思路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