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9篇 |
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1篇 |
综合类 | 91篇 |
水路运输 | 72篇 |
铁路运输 | 23篇 |
综合运输 | 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国产沥青高温稳定性差的状况,采用沥青泡沫发生器,使沥青增大体积和降低粘度,从而提高其与矿料拌和的均匀性。通过试验路的观测结果,论证了由于泡沫沥青油石比能达到理论的最佳值,有效提高了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有效防止了路面的发软、油包和波浪等病害,沥青用量节省了10%左右,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沥青路面水损害致使沥青的粘结力丧失、强度下降从而发生路面的破坏。该文通过分析水泥、石灰、抗剥落剂对提高混合料吸附作用的影响和水泥、石灰、抗剥落剂对提高沥青与集料粘附作用的影响和水泥、石灰合理剂量的确定和外掺剂的加入及其施工工艺研究,来研究OGFC-13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5.
稠油掺稀后混油黏度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释输送是传统的稠油降黏输送方法,因其工艺简单,降黏效果在管输过程中较稳定,一直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但稠油中加入稀油后其混油黏度又是一个难点,混油黏温数据是摩阻计算的重要参数,是输油管道设计和运行管理的重要参数,其准确性对水力计算结果至关重要。对混合原油的黏度计算,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不少经验公式、半经验公式以及计算图表,且大多是利用实验数据通过线性回归得到的,每种模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通过对Cragoe模型进行修正,得出稠油掺入稀油黏度计算需分段选择模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6.
107.
尚前明;蒋婉莹;周毅;王正强;孙钰波 《中国舰船研究》2025,20(2):30-38
目的针对旋转机械在实际工作中因噪声干扰而导致的故障诊断性能下降问题,为提高振动信号的故障特征提取质量和故障诊断能力,提出基于Mel-frequency倒谱系数(MFCC)的并行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PDCNN)故障诊断方法。方法利用MFCC提取含噪声的振动信号特征,同时设计一种新型并行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并利用该网络进一步挖掘数据的全局特征及更深层次的微小特征,从而提高该方法在强噪声环境下的诊断性能。结果不同噪声环境下的实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强噪声环境下的故障诊断精度高于98%,其抗噪性能和诊断性能均明显优于其他传统方法。结论研究成果可为强噪声环境下的齿轮箱故障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为探究导风栏杆参数对钢桁梁桥风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以某典型超高墩钢桁梁桥为背景,对设置了新型导风栏杆的节段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及CFD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导风栏杆参数及风攻角下车、桥三分力系数.在此基础上,建立风-车-桥系统空间耦合振动仿真分析模型,分析不同风速情况下不同导风栏杆间距、挡风面角度以及风攻角对车-桥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得到最优导风栏杆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导风栏杆间距增大,桥梁阻力系数缓慢减小,列车阻力系数呈增大趋势;随着挡风面角度的增大,桥梁三分力系数变化较小,列车阻力系数呈增大趋势;导风栏杆对桥梁三分力系数随风攻角变化的变化趋势影响较小,对列车阻力系数随风攻角变化的变化趋势影响较大;对于此类桥梁而言,导风栏杆间距为60~75 cm时挡风效果较为显著,60 cm间距导风栏杆可最大程度降低列车响应,且不显著增大桥梁响应;挡风面角度为10°~20°时挡风效果较为显著,10°挡风角的导风栏杆可以在充分发挥挡风效果的同时将列车响应控制在较低水平,且不会显著增大桥梁响应;挡风面角度相较于导风栏杆间距对车-桥系统振动影响小;导风栏杆可以有效减小3种风攻角条件下的列车脱轨系数以及-7°攻角条件下的轮重减载率,但同时也增大了-7°攻角和0°攻角条件下的轮重减载率以及桥梁中跨跨中横向位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导风栏杆参数和保证列车在超高墩钢桁梁桥上安全营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为研究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扩散机理,探讨壁后注浆浆液运动机制。基于线性滤过定律,建立恒定注浆速率下考虑滤过作用与浆液黏度时变性的盾构壁后注浆柱形扩散模型,推导浆液黏度时空分布控制方程和浆液扩散运动方程。并结合实例,分析相关注浆参数对壁后注浆浆液扩散运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滤过作用与黏度时变性时,浆液黏度在前期变化与仅考虑黏度时变性的黏度空间分布曲线相一致,在扩散半径大于0.6 m时,浆液黏度增长速率减小,浆液黏度受到滤过作用与时变性的双重影响;注浆压力较小时,3种情况下的浆液扩散半径均随注浆压力的增大而缓慢增加;注浆压力较大时,浆液扩散半径的增长速率依次为:仅考虑浆液黏度时变性>仅考虑滤过作用>考虑滤过作用与黏度时变性;相较于浆液黏度时变性,围岩土体的滤过作用在浆液渗透扩散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渗透阻力更大,浆液压力的空间分布曲线衰减更为明显。实际盾构壁后注浆施工中,要结合具体施工条件,充分考虑围岩土体的滤过作用与浆液本身的黏度时变性,为注浆扩散规律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也对工程实践起到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揭示膨润土泥浆改良土压盾构粉细砂地层渣土流动性机制,采用跳桌和十字板剪切仪分别测试改良后渣土的流动度和剪切参数变化规律,分析改良粉细砂渣土剪切应力-应变关系和流变模型。结果表明: 1)采用膨水比为1[KG-*4]∶[KG-*4]4的泥浆掺入质量比7%~13%、膨水比为1[KG-*4]∶[KG-*4]6的泥浆掺入质量比7%以及两者之间的配比和掺量,改良粉细砂渣土可以满足其流动性的要求; 2)仅添加对应量的自由水来改良粉细砂渣土的流动性,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 3)随着泥浆掺入质量比的提高和膨水比的降低,改良渣土的流动度显著增大,且其流动度与剪切应力大小存在负相关关系; 4)采用膨润土泥浆改良后的粉细砂渣土符合Bingham模型,塑性黏度和屈服应力的降低是其流动性增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