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114篇
公路运输   318篇
综合类   149篇
水路运输   66篇
铁路运输   230篇
综合运输   4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41.
水平层状岩体力学性质不仅受岩层组合和结构面控制,而且与层间黏聚力密切相关。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层间黏聚力考虑不当时,极易造成设计支护参数不合理,导致拱部掉块落石、离层、弯折,甚至局部坍塌、超欠挖等工程问题,严重影响工程安全、施工质量和建设进度。目前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一般简化为锚固梁和简支梁模型,但未考虑层间黏聚力。根据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开挖的不同阶段,将隧道顶板分别简化为开挖初始阶段的锚固梁模型和施工扰动后的简支梁模型,并利用顶板梁体模型的协调变形条件,得出梁模型的层间黏聚力计算公式。以大梁峁隧道为工程依托,分别应用考虑层间黏聚力和不考虑层间黏聚力的梁模型进行隧道临界开挖跨度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层间黏聚力和不考虑层间黏聚力对水平层状围岩隧道临界开挖跨度影响较大。考虑层间黏聚力时,锚固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3.36~4.75 m,简支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2.74~3.88 m;不考虑层间黏聚力时,锚固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0.14~0.30 m,简支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0.12~0.24 m。结合大梁峁隧道工程现场,隧道开挖跨度3~6 m时,拱顶会出现平顶现象,产生离层和掉块,因此考虑层间黏聚力的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力学模型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2.
针对公路因开挖而出现的路基水分失衡现象,在张家口—涿州高速公路工程选取试验段埋设温度和电阻传感器,测试不同挖方深度路段(深挖、浅挖和填挖过渡段)路基在开挖渗沟前后不同深度处的电阻率;通过室内试验建立电阻率和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挖方路段路基水分迁移特性.分析表明:随着挖方深度的增加,深秋与初春的含水率差值△W不断增大,即在挖方边坡水分补给和温度共同作用下,水分迁移的强度随着挖方深度的增加越来越强烈;渗沟和一定深度的换填有助于抑制挖方路段水分迁移作用,改善路基工作状态;对比填挖过渡段和深挖方路段季节性水分迁移,夏季降水对2处路段影响显著,所测土基含水率较之其他季节明显增大,季节性因素对深挖方路段水分迁移强于填挖过渡段.  相似文献   
143.
盾构法公路隧道已成为拥有主干河流城市越江通道的主要手段之一。运营公路隧道周边基坑开挖将引起隧道的附加变形,从而影响隧道的正常安全运营。针对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分步进行基坑开挖过程对公路盾构隧道的影响分析,力求掌握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隧道的变形发展规律。并针对是否采取辅助加固保护措施进行分析论证,从而指导施工,确保临近公路隧道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4.
杨家松 《路基工程》2013,(4):158-161
锦屏引水洞群由4条均长16.67 km、开挖洞径13.0~14.6 m的马蹄形大断面隧洞组成。其#1、#2引水洞西端工程轴线穿越的工程软岩长度分别为436 m和336 m,且埋深介于1 550~1 850 m,地应力40~50 MPa,施工前期发生了严重的大变形。结合《超深埋大断面特长隧洞群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的应用,在极高地应力条件下,对软岩隧道(洞)大断面,采用钻爆法开挖技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5.
山区二级公路路基开挖及其填筑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公路路基开挖和填筑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的综合性工作.结合某山区公路工程实例,介绍了山区二级公路路基开挖及其填筑施工的关键技术与控制措施,以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6.
公路工程滑坡治理十分重要.大兴至思南高速公路K137+880~K137+960段对路基开挖区工程通过地貌调绘、工程滑坡的调绘(查)、水文地质调绘、工程地质调绘和气象水文资料调查,对路基挖方区工程滑坡进行了勘察分析,采用钻探、井探、槽探和洞探等手段进行了滑坡勘探,并进行了坡体表面位移观测、十字板剪切试验等野外测试.根据该滑坡坡体工程地质特征、滑坡稳定性状况及与公路构造物的关系,确定该滑坡治理方案及施工措施,对同类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7.
回淤往往是航道开挖后关注的重点.通过对温州港大小门岛港区30万吨级航道试挖槽后历次水下断面地形监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到航槽开挖后不同时期的回淤规律以及寒潮、台风对航槽回淤的影响程度,可为相关工程设计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8.
以重庆市大渡口区大沙坝采砂区为例,采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拟定的采砂区采砂后工程河段的水流条件进行模拟计算,就工程河段的航道条件及水域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照设计的采砂方式和采砂工程量对该河段的航道基本不会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9.
重庆渝中连接隧道位于重庆市最复杂的城区,隧道沿线高楼林立、管网密集,上跨轨道交通6号线,下穿轨道交通1号线小什字车站。该隧道设计、施工、管理难度极大,施工控制性节点环节多。选取有代表性的施工控制性节点———侧穿华夏银行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隧道在不同开挖顺序对中隔墙偏移情况的影响,确认该隧道先开挖右洞后再开挖左洞是较优的开挖方式。此外,还对建筑偏压情况下隧道的合理开挖的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可为复杂城区类似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0.
陈文义  杨朝帅 《隧道建设》2014,34(5):418-422
为了研究不同开挖尺寸和围岩节理组倾角对隧道开挖变形稳定的影响,应用UDEC程序,通过一些假设,设定计算域内包含有水平垂直节理组(0°-90°)和倾斜节理组(45°-135°)2种计算情况,对硐室不同开挖尺寸下围岩的变形稳定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水平垂直节理组岩体中围岩变形随硐室开挖尺寸增大先缓慢增加,后呈指数形式急剧增加且失稳,围岩失稳表现为贯穿地表的拱部上方岩体整体塌落;2)倾斜节理组岩体中围岩变形随硐室开挖尺寸增大先缓慢增加,后急剧增大且失稳,围岩失稳表现为拱部围岩局部塌落;3)倾斜节理组岩体中硐室开挖后变形比相应水平垂直节理组的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